逻辑是关于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
不管在什么时候,走在人类最前面的总是哲学家。哲学家有一种先天的责任感,他们总有一种要为全人类、整个人类社会以及整个自然界解决“本原”问题的责任。研究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走向哪里这样一些看似简单却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绝对精神的第一性不同于我们所理解的空间概念上的“第一性”,它更表现在“绝对精神”是潜伏于世间万物的表象下面的真理。
能作为逻辑学的开端的一定是一种纯粹的直接性的东西。任何间接性的东西都不能成为逻辑学的开端。任何间接性的东西都是有规定性的东西,都是经由其他东西规定了的东西,连开端都无法作为。
纯存在不需要任何具体的东西来规定,不以任何东西为前提,不包含任何内容,所以成为逻辑学开端的最基础的性质。
一切事物都自在的是矛盾,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的根源;事物只是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才具有动力和活力。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
充足理由律——要想说明乙就只有通过甲。
对待任何事物,都不能只停留在对其表面的认识上,而应该透过其外表存在的现象深入认识其内在的本质。只有这样,认识才真正地有意义。
现象是生动的、具体的、活泼的、不断发生变化的。
规律是静止的、稳定的、不会轻易发生变化的。
现象比规律要丰富的多。
我们不管在做什么工作的时候,尤其是科研工作,要掌握科学规律,把现象世界提到一个高度。
形式不管怎么变化,都不会影响内容的存在,这种和内容没有关系的形式称为外在形式。
只有内容,没有相应的形式来作为外在的表现,内容就会丧失或者减损它存在的实际意义。
一定的主题思想,只有选择一定的文章体裁,选择一定的词藻才能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生动和感人;不要只是一味的堆砌华丽的词藻,而对文章所要表达得内容置之不理,更不能一味得直白叙述主题思想,而没有任何形式上的修饰,那样的文章读起来没有新鲜感,味同嚼蜡。
现实并不是突然出现的,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当现实的发展仍处于最初级的阶段时,现实时内在的、潜在的,还只是一种可能。可能时现实发展初期的一种状态。
偶然性是指一个事物存在的根据不取决于自己本身而在他物。偶然性并不是独立于必然性之外的,而是从属于必然性的。
偶然性是必然性表现自己的一种手段。
必然是纯客观的,取决于内容本身。某物之所以是某物,完全是由于其自身的原因。
结果并不包含原因中没有包含的东西。
撕纸和铁,结果取决于纸和铁自身的原因。
个别性、特殊性和普遍性。
西瓜是甜的——单纯的质的判断。
西瓜能解渴——反思的判断。
当概念由主观辩证地发展并最终进入客观地时候,主观概念的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也最终转化为客观性的机械性、化学性和目的性。
机械性的存在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它的存在也只是处于一种从属意义上的地位,并不会起到主导作用。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机械性的 习惯,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单纯地依靠这些习惯生活下去。机械性只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化学性反映着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化学性的客体是相互联系的、各自完整的绝对动力。
真正的客观事物本身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目的与存在的使命。
不真的东西最终都要被毁灭。
一切的客观存在的都是以理念作为存在基础或者实体,受理念支配的。
灵魂是作为概念存在的,而肉体则是它的实现形式。
凡是始终都只是肯定的东西,就会始终都没有生命。生命是向否定以及否定的痛苦前进的,只有通过消除对立和矛盾,生命才变成对它本身是肯定的。
人的生命也就在于灵魂与肉体的这种矛盾发展中。
生命的本质在于它是活生生的,只有与灵魂相结合,才能算得上是鲜活的存在。
活的个体是通过自身矛盾的发展来维持其自身有机的存在和统一的。
生命的力量,是在于它本身设立矛盾、忍受矛盾、统一矛盾。所以生命的过程就是斗争的过程,是否定无机物,回归自身的过程。生命的过程里,生命面对着无机物的反抗,使无机物适应有机物的需要,吸收无机物,最终达到完美的统一。无机物的自然根本是潜在的生命。
个体依靠族类而生存,也要为族类而牺牲。
认识就是主体克服客体的对立,把各自的片面性扬弃,从而达到统一。
认识就是扬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各自片面性的对立,使客体成为主体内部的东西。
单纯地用分析法来研究对象,就像是一个剥葱的过程—当葱皮一层一层地剥开,剥到最后的时候,葱也就不复存在了。
主体凭借其主观的内在本性来改变客体,这种活动即为“意志”。
理智的工作仅在于认识世界是这个样子的而已,而意志则努力去证明世界应该是这个样子。
自然世界不断地回归到它自身,而精神世界则通过运动不断地向前进展。
自然界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实质意义上讲,并不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而是按支配它发展的逻辑理念的逻辑顺序进行的。形态的变化只属于概念本身,因为唯有概念的变化才是发展。
自然界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解除自身矛盾的过程。
时间和空间就是事物的存在形式。物质不可能不运动,运动不可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光明只有通过黑暗才能显现出自身。
“童年”阶段是一个人人生的开始阶段,精神上处于模糊的混沌状态;青年阶段是一个人真正开始人生的重要阶段,精神状态只要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中年阶段是一个人开始成熟并逐渐沉淀的阶段,精神状态开始逐渐接受现实,安于现状,对现实世界、理想以及人生会有一个合理的理解;老年是一个人的人生的最后阶段,精神开始完全实现客观性的统一。
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
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
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是痛苦,也是美的。
人死于习惯。
上帝惊叹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