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聚焦思考
读到本章时,看到标题感觉是一个很高阶的话题,初读时文中的一些理念没读明白,于是上网收集了一些材料辅助理解:
一、思考一词的释义: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思考是思维的一中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思考力同样具备物理学上“力“所具备的三个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大小——思考力首先取决于思考者掌握的关于思考对象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大小),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产生相关的思考活动。一般情况下,知识量和信息量越大,思考就越加具体、全面和完整,从而决定了思考的纬度。(为文中提到:训练必须依赖先前独立存在的天赋找到了理论依据)
2、方向——思考有别于妄想和幻想,而是一种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思维活动,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目的性、方向性、一致性和价值导向,决定着思考的角度和向度。(文中提到:训练和思考的方向有关,而不是创造思考能力。也就是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培养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思考。 是活动顺序的安排,而不是活动本身的知识,和形成连贯的思考力量有关。如:思考金三角 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让思考被看见-扩展、转化再应用,打破基于知识点的教学,知识点不是重点,激发主动思考是重点,我想这就是思考的价值导向。)
3、作用点——必须把思考集中在特定的对象上,并把握其中关键点,这样的思考就会势如破竹。如果找不准思考的着力点,就会精力分散、思维紊乱、胡思乱想,思考就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浮光掠影,无法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思考在作用点上的集中性程度,决定着思考的强度和力度。(文中思考的着力点在于课堂启动的任务,启动任务、碰撞差异,让思维的碰撞与有意义的对话在课堂上不断地产生,把思考、学习成果迅速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二、总结本章收获
读懂了什么?
课堂上的有效思考:
1、不注重思维知识点的对错,注重思维方向及价值导向,激发主动思考,推动思考;
2、激发思维碰撞、发现思维过程,生成课堂资源,弄清为什么?
可以怎么做?
1)启动课堂任务应该具有有效的课堂活动顺序,形成连贯的思考力量,而不是开展碎片化的只为了掌握知识点的课堂活动,应更多考虑如何给学生的思考带来价值导向;
2)课堂老师尽量少讲,把学生的思考、学习成果迅速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资源,积极推动思考,提升学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