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量的测试,我是通过用同一个充电桩,在同一季节或差不多温度,而且剩余电量接近的情况下进行持续充电,然后看国家电网的电表消耗的电量是多少度,来得出结论的。
把车开到剩余电量3%以下再计算对比,通常消耗的电量为76~78度之间。跑到目前10万5千公里,仍然在这范围以内。从这一点来看,电池的衰减非常小,影响的续航也十分有限。这里说的衰减是真正的物理衰减,不可逆的,而不是冬天或高速时的续航缩水。
我跑的路线比较固定,基本上每周都要跑几次200公里的高速,不管是哪个季节,都是这样跑。所以对续航的感觉也比较直观。总体上感觉是续航变化不大,之前能跑多少,现在还能跑多少。
有时候我也观察具体的数值,不跑高速的时候,经常也能把电完全开到3%以下,车子能显示本次充电所跑的实际里程,这样一对比也就很明显了,冬天基本上400公里左右,其他季节480公里左右。
我们回到电池寿命这个话题上来,如果电池的电量不足原电量的70%~80%,基本上就到了更换的标准。从我车电池来判断,目前还无法推测能跑多少公里才需要更换电池,因为目前的损耗比较小。
经过了第一个冬天后,身边朋友问我电池衰减怎么样时,我说没啥变化,他们说再过几个冬天就知道了。这过了第二个冬天,仍然没啥变化,不知道这些朋友还要让我等几个冬天。
也许他们都是在用2015年前后的电池状况来判断现在的电池。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电池本身变化并不大,除了物理结构的重排的刀片电池、弹夹电池,其实总体上能力密度和质量都提升的很有限。那为什么最近几年的电池感觉上明显好了呢?
首先是热管理水平的提升。我举个例子,如果两个非常健康的人,其中一个每天都是饥一顿饱一顿,另一个吃饭适量,几年下来,这两人的健康水平相信会相差很大。热管理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即使是健康电池,热管理水平管理不到位,会导致电池的冷热不均,不是太冷时不给热量保持健康水平,就是太热时还不给空调降温,时间久了,再好的电池也废了。
程序上的逻辑管控到位,就意味着对一个健康的人有基本保障,如果哪个企业没有花大力气在这上面研究和钻研,那电池就有较高热失控的概率,尤其是三元锂电,失控的概率更高一些,这是其自身的先天特性决定的。
其次是电池本身的质量水平提升,虽然有限,但是还是有提升的。
所以说,很多人直接跳过过程,对着结果进行研究和讨论,这样未免太突然。未雨绸缪固然是好事,但是在实力强大的厂家有质保、有延保和服务的情况下,电池的顾虑,在你买车的时候,就应该已经被厂家和4S店联合给打消了。如果还有这样的顾虑,只能说是要么还没买,要么是不想买。
还有一个因素对电池的寿命影响比较大,那就是本身的质量问题,幸运的 是这个质量问题也被涵盖到质保中。虽然有的厂商终身质保是有条件的,比如每12个月不能超3万公里,必须是首任车主,必须按时在4S店里保养等。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符合这样的条件的,像我这样不符合的,买个延保就能安心的开到50万公里。
而能把车开到50万公里的,除了出租车和网约车以及公司用车,家庭车能开到的应该不足0.01%。但是,这么小的数据,却被一些人拿出来放大放大再放大,真是用心良苦。
如果真的需要自费更换电池,不外乎有两种可能:
汽车保险没买到位,没买车损,非质量问题,厂家不给维修或更换
人为损坏,但又不属于意外事故
类似的事情燃油车一样会出现,比如发动机涉水时,在水中熄火再次启动,导致发动机大修的,不买车损出现了事故需要更换发动机的。这样的费用同样应该是车主承担。
根据墨菲定律,可能发生的就一定会发生,无论多么小的概率。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这个概率就开始担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哪个没有这样类似的概率?
其实我觉得,大家更应该担忧的不是电池,而是集成度比较高的电控盒子,从最开始的二合一到现在都八合一,集成度高也意味着任何一个里面的小零件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盒子出问题,也就意味着高昂的维修成本。
如果家庭车开的里程多,不能享受终身质保,建议大家及时购买延保,起码开着放心,如果在终身质保内,倒不用这么担心了,有啥问题都是厂家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