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的正经时间
《三峡》选自《水经注》,是郦道元被罢免后到处旅游时写的。《水经注》系统地描绘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具有极高的地理、文学价值。不多说,抖个原文。
读者:不说好的三分钟吗,这三秒吧?
墨墨:《三峡》是八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把原文背下来不只三分钟吧
等等,有没有想杀人的感 jio ~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墨墨:其实也没多少吧 -_-
三分钟后……
翻译君:我不容易
zha看一眼,感觉不难。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两岸连山,略无厥处”。“两岸连山”好理解,不就是河的两边都是山嘛;
“略无厥处”是啥子意思?
先配张图瞅瞅
重点 “略无厥处”中的“无”肯定是“没有”的意思,根据“两岸连山”,说明“略无厥处”的意思是两岸的山没有XXX。
(ps:这是一种重要的猜测文意的方式,根据画面或想象推断词语的意思)
读者:没有羊,没有人,没有墨墨
墨墨:这么说我就不是人是么
言归正传,《三峡》是一片正经的地理文章。
由图可得,两边的山脉没有中断的地方。“厥处”自然指的是中断的地方。
整句翻译就是: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厥:同“缺”,指缺口
至于其他段落,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翻译,实在不行……度娘来也。
赏析君:这不有手就行
第一段
内容
第一段就很绝,用正侧两方面描绘三峡风光
前半部分用“略无厥处”形容两岸的山脉,体现山脉的挺立,为正写
后半部分用“隐天蔽日”,说山脉阻挡了太阳与月亮的光辉形象,每天只有正午半夜才能看到他们耀眼的迪迦
通过三峡内的光线体现山脉的高大,为侧写
结构
第一段总的描绘三峡的雄奇险拔,也没什么好说的
专业化答题语言
答:《三峡》的第一段运用正侧结合的描写方法,以“略无厥处”从正面形容三峡山脉的挺拔,以“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三峡山脉的高大,突出山脉的雄奇险拔,表达作者对三峡风光的喜爱;同时语言简洁凝练,言简意赅,总述三峡的风光旖旎,令人赞叹,为下文的分述做铺垫。
第二段
内容
换汤不换药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对三峡夏水的正面描写
“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是对三峡夏水的侧面描写
(墨墨太懒,请多担待)
结构
第二段的开头交代时间背景为“夏水襄陵”,即夏日。
所以第二段的描绘是以夏天的三峡作为描绘对象展开,具体描绘的是夏日的水
是应第一段的“总”而设的“分”
专业化答题语言
答:《三峡》的第二段运用正侧结合的描写方法,“沿溯阻绝”为正面描写,以“王命急宣”时的极快的行船速度为侧面描写,突出三峡夏天时河水的盛大、湍急,现实的例子引发读者的共鸣,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对于“夏水襄陵”的描写是应第一段的“总”而设的“分”,体现行文结构的严谨性。
第三段
因为与一、二段的分析极为相似,故聪明帅气具有严谨思路(一键三连)的墨墨决定让读者们来分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留言交作业嗷~
读者:不就是lan吗
墨墨:这叫与读者互动,小孩子不要乱说话~
第四段
声明:这是一段具有高级写法的高级文段,只有墨墨这种聪明帅气有内涵的文人墨客才能赏析 -_<
内容
这一段的“林寒涧肃”是对景物的描写
这一段的“高猿长啸”是对动物的描写
这一段的“渔者歌曰”是对人物的描写
从简单的地理、景色描写
“咻”一下飙到对当地动物习性的描写
再“咻”一下飙到对当地人民习俗的描写
(体验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
将流水、山脉、动物、人文有机地结合,构成三峡完整的大地理,是文章的内容发生质的飞跃
结构
不用说了昂
专业化答题语言
答:《三峡》的第四段通过对三峡景物、动物、人文的描写,体现三峡的风光旖旎、物种奇特、人文璀璨,表达作者对三峡的不舍与喜爱;其中对物种人文的描写构成大地理,升华文章,体现人与自然相结合的思想。
声明:
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八上文言文赏鉴”系列文章主要针对八年级上册课本中的文言文,通过赏析文言文了解文言文,详细的方法与技巧将在其他文集中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