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一位妈妈聊天时,妈妈无意中提到了自己对孩子的“恨”。
她说:“有时候,其实我很烦他。”说完又愧疚地低下头,仿佛自己不该有这种想法。
实际上,这是一位非常疼爱孩子的母亲,没有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但是孩子在校的种种表现又令她不知所措。
我说:“很正常,妈妈的‘恨’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妈妈听后非常惊奇地看着我,如释重负又充满疑惑。
实际上,所有正常的妈妈都会‘恨’自己的孩子。
尤其是在婴儿期,可能婴儿生下来与想象中不一样,并且会对妈妈的个人生活有很大的干扰。
随着逐渐成长,妈妈要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恨’,这种‘恨’并不是说不爱孩子,而是要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抱怨,保持与孩子的一定距离,这样有利于孩子个人发展和拓展社会关系,从而能更好地做自己,拥有健康的人格。
一个妈妈对孩子如果只有爱,没有“恨”,全方位入侵孩子的生活,非常有可能把孩子吞噬,这个孩子以后可能会得很严重的精神疾病。
所以,一个好妈妈不仅要知道如何爱孩子,更要知道如何“恨”孩子,知道不对孩子做什么比给予什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