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29-2吴越的故事
宝剑传奇(下)
史上最强男高音唱来上万救兵
申包胥的痛哭
吴军开进郢都,虽然楚平王已经去世了,伍子胥仍然挖掘他的坟墓,鞭尸三百下。楚国濒临灭亡,现任领导人昭王和一小撮官员投奔随国(附庸)。随国忐忑不安地卜卦(请教上帝),上帝指示要庇护这票贵族难民,而且随国记得当初楚国让它保持独立的恩情,咬咬牙决定提供庇护。
不久吴军追过去要人,声称要为「汉阳诸姬」报仇。随君鼓起勇气,拒绝交出难民,那吴国难道是木头人吗?随国面对灭亡的命运。
申包胥想想,放眼天下只有秦国能跟吴国抗衡,还好楚国有个宝贝-- 平王的遗孀来自秦国,是哀公的女儿,秦哀公应该救救女儿!申包胥立刻奔过去求援,这一路上真凄惨啊,几天赶路一千里,车辆发生擦撞,衣服也划破了;途中据说还遇到老虎,只好拿随身携带的干粮去砸。
秦哀公认为,公主已经嫁过去变成楚国人,而且贵族妇女也纷纷嫁到其它几国了;吴国国力上升,正在全速扩充,娘家又不是联合国维和部队,何必没事找事去阻挡?其它几个姻亲国遇到灾难,也会奔过来求救,秦国哪顾得上呢?
申包胥面对绝望不肯放弃,展开名垂青史的「哭秦庭」,站在大殿上不断用哭音唱着悲歌。
四项世界记录
两位「阿胥」(申包胥、伍子胥)是荆州监利同乡,合称「监利二胥」。个性都顽强极了,也难怪从小就惺惺相惜成为死党啦。申包胥在秦国短短停留一周,就创造了三项世界记录:
﹡几天不吃饭不休息。
﹡担心在半夜睡着,从已经划破的衣服上再撕下一块布缠住膝盖,学红鹤(象征盼望)的姿态,悲愤地靠着墙壁单腿站立。站着站着身形愈来愈憔悴,不像红鹤倒像一棵枯树。
﹡「昼吟夜哭,口不绝声(拉长音)」,编出大段大段的俚词来数落秦哀公。后来歌词和灵感通通用光,连幼儿园学到的儿歌也搬出来了。
秦哀公是「懦弱」的代言人,终身以偏安为心愿,他惹不起申包胥这号人物。中央政府通常每十天放假一天,现在破例提供三天连续假期,让自己和文武百官走避。
在这段期间,申包胥是不是休息并且酝酿出新曲牌新灵感了?众大臣三天后回到办公室,「痛苦歌王」还在连哭带唱,而且哀调再也不凄厉,反倒变得感人肺腑,听着听着就会上瘾。秦哀公也被感动,竟然跟着唱起来了!最后心脏开始抽痛,含泪拉着申包胥的手,答应派出50辆兵车和1.5万个战士。
申包胥往死里加班几天,现在终于露出幸福的笑容,连连顿首九次。通常两次就顶够了,不过他身为性情中人,现在为了救国报国又打破一项世界记录。
在古代对天地、君王或先人致敬,要搬出最恭敬的稽首礼,让头部在地上逗留十秒或更久(缓叩头)。稽首的对象不是人(起码不是普通人);对一般人只需要顿首(急叩头)。长辈蛮轻松的,用头部碰碰手背(空首)就算答礼了。
秦越夹击
秦哀公唱着《诗经》的《无衣》,为申包胥和部队送行:「岂曰无衣?与子战友。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哪会没有衣服?脱下我的外衣和服装跟你共享,磨利我的兵器给你助阵,调派我的部队跟你同行,彼此敌忾同仇!)
受到申包胥的精神感召,秦哀公不再怕事了,声调也变得铿锵有力。这两位男高音唱出爱国心和同理心,听众(1.5万名战士)都开始磨拳擦掌。从此《无衣》进入热门军歌排行榜,战士在列队出发时唱这首歌,血液就会开始沸腾。
阖闾好战,把全体精锐部队调往楚国进行攻击,只留下微薄的防守力量,以致内部空虚,出现一个大罩门。越国很贼,发现申包胥已经率领秦军上路了,立刻冲到吴国展开偷袭,也说服阖闾的弟弟篡位。吴国正在力争上游,偏偏遇到这种天敌,阖闾在命运的折磨之下只好撤军。
拒绝酬谢
楚昭王下令酬谢申包胥,他拒绝了:「我是为国家做事,不是为自己。国家能安定下来,我还有什么需求?」昭王坚持要酬谢他,但申包胥逃到山上,坦荡荡地度过余年。
另一边,阖闾绝顶不甘心。楚国得到外援,暂时不能去进攻了;那就把「家务事」整顿好,先解决那个习惯在背后放冷箭的心腹大患(越国)。
阖闾连年率领常胜军「秋风扫落叶」,现在常胜军疲惫过度,心情和体力终于溃堤了,在浙江嘉兴战败。阖闾也受重伤,死前嘱咐太子夫差,要记得这个耻辱,替为父的报仇啊。
卧薪尝胆
夫差很孝顺,从此励精图治,打败句践并且歼灭齐军,在黄池(河南封丘)会盟诸侯。但夫差身为越族领导人,却有点娘娘腔,缺乏越族的锋利,不能斩尽杀绝;也缺乏楚人的判断力(聪明),竟然纵虎归山,释放了又贼又冷酷的对手,为自己布置出一个「腹背受敌」的场景。
夫差直接去攻击华北大国晋、齐;伍子胥劝阻太猛,被逼到自杀;孙武摸摸鼻子退隐啦。上一代的悲剧重演-- 句践卧薪尝胆地恢复国力,抓住「夫差攻打齐国」的空档去发动偷袭,迫使他在姑苏山上战败自杀。
阖闾、夫差和句践,一代代过着刀光剑影的人生;为了称霸或复仇而卧薪尝胆,也就是不计代价地奋斗再奋斗。
「吴戈越剑」大量制造
在辽阔的华北平原,车战是主要的交锋型态。双方的战车排列整齐,等候战鼓响起,就开始规规矩矩地向前冲刺、捉对厮杀,展开主力对决啦。主角是长柄武器,中距离用弓箭,近距离用戈戟。
华中的环境是水乡泽国、莽林或河流遍布,笨重的战车哪能派上用场呢?主力兵种是步兵和水师,长柄武器不能发挥,必须提着轻便而灵活的短兵器(主角是剑)。
越族人好勇斗狠,战士人手一剑;将官在战败之后不肯束手就缚,惯例是拔出剑结束自己的生命。国民普遍地佩带和使用刀剑,也出现专诸、要离这些刺客。
市场需求强劲,鼓励工匠踊跃地投入铸剑产业,短兵器制造业进入全盛期,《战国策》记载「吴戈越剑」无坚不摧,能斩断牛马、青铜盘子和酒瓶(「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读「宜」、酒瓶)」。
铸剑产业飞跃
吴越的环境培养出一批铸剑大师,吴的干将、越的欧冶子……。宝剑设计得很科学,剑锋犀利,剑相只能用「高贵」来形容。
《吴越春秋》记载,干将和莫邪奉命铸造雌雄剑,尝试再尝试还是没有成绩,最后跳进沸腾的铜液,铸成干将和莫邪两把宝剑。这传说有点耸动,但它显示一个事实:铸剑工匠重视这终身的志业,把精神和生命力都砸进去了!
《荀子》指出铸造好剑需要几个条件:「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刑而莫邪己。」如果模型正点,铜锡质量优越,冶炼技术巧妙,火侯也恰到好处,每次剖开模具都能出现一把莫邪等级的产品。
这些要件在江浙地区汇集,铸剑产业得到先天性的优势-- 原料、地理和气候环境(包括水质、水中的微量元素;当时华中盛产铜和锡,例如江西瑞昌和江苏无锡的大型锡矿,质量傲视天下)、市场需求、技师的智慧,让吴戈越剑代表东周时期的最高水平。
越族人感动
楚人聪明而开放,不容易结下仇恨。它跟随国原本是死对头,经过这些事件从天敌变成兄弟之邦。楚国吸收随的思想文化,也或卖或送地回馈军事物资。随侯曾侯乙过世,楚昭王的儿子惠王赠送国宝「曾侯乙编钟」。
隔壁的越族发现楚人真是开放啊,彼此开始通商、交往甚至通婚。句践的女儿嫁给楚昭王,生下楚惠王,越王句践剑或许是嫁妆,后来收藏到郢都去了。
吴国受晋国栽培,经常挥军攻打楚国。楚国在备受威胁之下把吴国终结了;之后越国也开始挑衅,因此决定灭掉越国。越族人被征服,感到羞耻极了。
但楚王非常尊重他们,保存宗庙,吸收当地的文化和技术,重视当地的风俗,聘用越族人担任文武官员,兴修水利和种种设施,振兴产业和经济。不分彼此成为一家人,就能共存共荣,跟华北势力别苗头!
好勇斗狠的越族人被感动了,终于接受这个励精图治而且一视同仁的新政府。有一次楚王子去越地访问,那是个水乡泽国,到各地去都得搭船。越人边划船边唱歌欢迎,楚王子为他们披上高级的锦绣,而且互相拥抱,简直是水乳交融!
生聚教训个性会改变
个性是会改变的。越族人有宝剑的素质,在长期淬砺之后,滤掉好勇斗狠的杂质,恢复纯净而坚韧的本性,宝剑就磨练成功了。
在楚国灭亡之后,越族人相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羽渴望在暴政当中捍卫同胞,他挥舞着「楚」的大旗,在战场上统领神州五年。刘邦也率领越族人唱楚歌、吟楚辞,建立起汉王朝。
虽然汉朝执政者装神弄鬼,实施愚民政策,但百姓没有灰心。越族人不再尖锐(好勇斗狠)了,他们用那股斗志来探索世界,将来会发展成全世界最优秀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