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0至11日,我带着期待跟随义桥镇学共体团队来到滨州实验学校参加“学习共同体纵深发展:全国伙伴学校课堂研究坊”。时间虽然短,可是这次的收获是最大的,更加坚定了走学共体课堂改革之路。
自从进行学习共同体课堂改革。我就一边实践,一边学习。期间也经历过“不知道怎么上课了,不会教”的情况,一会儿用学习共同体课堂,一会儿用原来的课堂模式。内心也十分纠结,怀疑过,徘徊过,通过这次滨州学习,我的内心坚定了,学共体课堂是美好的,能让孩子学习真实发生,是高品质的学习,在以后的实践中,如果遇到困惑和困难,一定想办法和同僚解决。
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有了如此坚决的想法呢?
因为在这次学习中,我鼓足了勇气做了一次观察员,真切的感受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困惑,亲眼目睹了学生的各种变化,我被陈静静博士和金利专家讲课堂观察的反馈深深的打动了。陈静静博士这次的报告主题就是《学习共同体下的课例研究》,正如她说的教育的改革在现场,只有去做了实践了,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金利老师还接地气的介绍了自己实践的方法和成效,金利老师接手的棘手班级在她的努力坚持下,学生愿意学了,成绩提高了。
具体的收获和以后努力的方向有以下几点:
一、备课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教材都呈现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呈现呢?依据是什么?根据教材内容准备设计哪些相关的数学活动呢?通过这些数学活动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教学内容和哪些数学思想或核心概念有关?这节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二、研读教材。 1.要对研读的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分类。2.要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视。3.要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在该学段的总体目标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4.要学会走出自我,学会换位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加工和处理教材。
三、学会设计问题。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我们提倡每节课解决两到三个问题,一个是基础性问题,一个是挑战性问题。基础性问题,应当是学生都能有想法的,挑战性问题是核心问题,是和数学核心概念或数学思想接轨的,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的问题。
四、课堂实施。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让他们感觉舒适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倾听,交流,合作的训练。教学是倾听,教师要放慢语调。放低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倾听到每个孩子的声音。倾听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倾听是美好教育开始的地方,而做到真正的倾听,首先要有一颗宁静的开放的心。学习时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这样能让学生有备而来,有话可说。教师自身细心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要以平等的姿态。根据学生不同的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只是一个预案,要及时的调整,及时的变化。老师有及时的串联和反刍。
五、学共体课堂的惊喜。孩子的学习原来是不经意间发生的,并不是一定要带着目的性,带着明确的意图去学习的,许多时候就是在和伙伴的交流中,和自己的对话中不经意间学到了比老师教更多的知识,老师要做的事,给学生提供资源和背景,提供学习的材料,给他们一个安心的学习氛围,专注地倾听,巧妙的连接。
六、培养教师成为同僚性,结成学习共同体。在实施的过程中,教研要和读书结合起来,教研要和课例结合起来,教研要和反思结合起来。教师团队的同僚性和协同性,保障了校本教研的有效落实,也让教师团队更加的和谐和美。
就像金利专家说的那样:课堂转型需要我们不断的挑战。反思、调整、再挑战,再反思,再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大的动力来源就是学与行。
感谢学习共同体,感谢教体办领导的高屋建瓴。一次次的学习一次次的进步,才有了这次深刻的触动心灵的感悟。
做中学!学中做!只有持续学习,坚持实践,才能实现理想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