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开家长会,高一女孩妈妈着急孩子意识不到学习重要性,都高一了还这么贪玩儿,人家孩子高一已经学完高二知识,目标远大直奔985。
高一和意识到学习重要性这两者有必然的联系吗?
我突然意识到,外在社会把学生按照年龄来划分为不同年级,对应着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对应年级知识,通过分数来考核掌握程度。
这是普遍标准,每个孩子成长周期和速度都不一样,有些慢,有些快,既有早熟品种,也有大器晚成的存在。外在年级的划分让家长进入误区,以为到了高二你就应该这样,这个就应该束缚了思想,忽略孩子自己的成长规律。
谁说到了高一我就应该沉迷于书本知识才是应有的姿势呢。
一枝百合几朵花苞,既有初绽独领风骚的花枝也有后起之秀。
和静姐谈到干儿女入园的事情。潼三岁,到了社会允许的上幼儿园的年纪。
“你会让潼现在上幼儿园吗”我问。
“会,5号报名,9月开学”
“她生活技能方面还没有完全达标,但是她心理层面对社交需求已经是在家完全无法满足的了,她精力非常旺盛,而且特别爱出门和大哥哥姐姐玩儿,去幼儿园可以充分满足潼潼目前实际成长的需求,生活技能方面也更容易和同龄人一起学会,小孩子模仿能力超强。”
“我是看她的情况决定给她三岁去幼儿园的,既然她已经有强烈的社交需求,那就刚好合适。”
“对,不盲目”我答。
“每个孩子节奏不一样的,潼潼右脑感觉情感层面很厉害,同理心超强,想象力丰富,我知道她已经准备好去幼儿园创造她的小天地了,哈哈。”
寥寥数语中,我读到了一位睿智妈妈的教育方式。敏锐地发现孩子各种特质,对孩子极度信任,看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只有全然参与孩子成长才不会错过这些细节。
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体的存在是基于社会而言,我们在社会中要扮演自己各种角色,发挥出社会功能性。这势必就要参与到社会评价体系中来,无可避免。等级制度,阶层,优中劣,分数排名,甚至年龄限制这些都是评价体系的衍生物。身处于社会洪流中,我们必然投身其中。没错,社会给予了一个普遍的标准,我们可以参考,同时我们自己是否意识到每个独立个体他的成长必定有其特殊性,她的成长周期和节奏我们了解吗?还是一味地按照普规行事完全忽略特性呢。
同一年级学习的孩子,就是有接受能力快,成为尖子的部分,也有接受能力慢,还没走到自己高水平状态的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行,没用了,没得救了" 。
既然每个孩子成长节奏不同,把他放置在学校就不用去看分数排名吗?不,我们依然要有要求,真正的爱有三个支架,鼓励、支持,要求 缺一不可。
这个要求是从哪方面看,态度,过程。学校分数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就是给了这群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安放,而非一刀切。竭尽全力地付诸过程,拿出十足的态度这是要求的核心,也是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