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今天买了两件新衣服,把家里的秋冬季衣服都找了出来,给衣柜做换季。
夏天的衣服看着一件件薄薄的,收在一起,也装满了整个收纳袋。
有一批衣服至少3年没穿过了,虽然中间经历了怀孕、生娃,导致了身材的大变样,但我想,即便是没这事儿,那些衣服也应该不会再穿了。
有好几件,还是04、05年那阵子买的,跟它们同一批采购的裤子,穿到第10个年头的时候,无奈的退役了。倒也没坏,但那两条超紧身的牛仔裤着实装不下我日益粗壮的大腿了。这几年上衣和裙子呢,一直还能穿,就没舍得扔掉。
其实,即便它们从我这里退役,也不会被扔掉,要么捐出去,要么拿给老家的某个亲戚。只是,那些衣服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当年的青春岁月,让它们消失,总是有些不舍得。
我的资产中,有至少30%属于这一类,属于过去,记录了过去,代表了过去。
不扔吧,着实占地方。
扔掉吧,又不舍得。总觉得好可惜,况且,一旦扔掉,就再也没有了。这种没有后路的事情,我怎么可以做呢?
呀,我好像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关于”后路“,关于”万一有用呢?“
从小耳濡目染姥爷的持家方略:无论年景好坏,要留够至少2年吃的粮食。于是,我们家每年收粮食、晒粮食、装粮食、换粮食是好大一件事。即便后来粮食都可以买得到了,姥爷依然坚持着他的要求。
到我这里,做事情一定要想好退路,为那个不一定会来的”万一“想好解决方案,是特别重要的原则。
没有后路的事情不做,似乎一直影响着我。
扔东西,这件事,就属于扔掉就不会再有了。尤其是那些老物件,承载了岁月记忆的旧东西,更是如此。
本来想下个决心断舍离的,写到这儿发现,省省吧!
等到某天,真被逼到不扔不行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