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我美吗?
—当然美。
—有多美?
—像等了大半夜的昙花突然绽放的瞬间那么美。
我对象常问我诸如此类所谓“恋爱中的傻女人”问的问题,类似的还有:你爱我吗?有多爱?你想我吗?有多想?
前者通常是个固定的肯定回答(除非你不想过),后者则需要变着花样,借助比喻联想通感等多种手法夸她。
有趣的是,我知道我对象很美,但我说不出美在哪里。我觉得她长得美,笑起来很美,有时还想得美,但要我说具体没在什么地方,我真的不知道。
如果你同我一样对美有所不解,那么我推荐蒋勋先生的《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这本书,它能帮助引导你找到自己的答案。毕竟当下读万卷书比如今交通条件下的行万里路来得更靠谱。
(引用)
我们会发现美绝对不只是客观的,美也不是一个单纯的主观。美是主观跟客观的对话。审美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主观的主体——个人生命,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复杂对话关系。
(引用)
美是什么?
当同样价格下,各种颜色、款式的包包摆在你面前(都能满足你需求),而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时,你会选择哪个?当很多东西摆在面前,你的节制力跟选择力在哪里?那是美,那是非常重要的美。
包包的颜色,材质,外形都关乎设计,但1+1+1 ≠ 3,凭空多出来的东西,就是美。美有时像品牌溢价,脱离产品物质属性成为无形的存在,但又无时不刻影响着你的选择决策。
美是一种感受。
我大学在深圳华侨城,每年5月,学校周围的凤凰花就会开满枝头,红灿灿的格外好看,很多深圳本地人周末会特地赶到这里拍照。那时我大四,前3年也看过凤凰花开,对此丝毫不感冒,甚至觉得那些闻声而来的游客格外庸俗。直到一天我走过广场,再次看到凤凰花,突然感觉心被花的红色狠狠拨撩了下,心弦一颤,随后我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眼前好像一切都不一样了,我为花开而欢喜,为他人因花开欢喜而欢喜。
“心花怒放”,大概是我当时的内心写照。回过神我觉得我自己特别蠢,这么美的景色为何等到第4年才有感觉?前3年我是不是都白瞎了?
蒋勋先生在书里讲过另一个有趣的故事:
(引用)
有一次我在桐树林那边走,有个妈妈带着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也在那里。小男孩在地上玩,妈妈在跟别人聊天,距离比较远。过了一会儿,妈妈就听到小男孩“妈妈、妈妈”这样大叫,好像急得不得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妈妈就看他,小男孩就说:“妈妈,妈妈……”,他这样讲不出话来。
其实是他在玩的时候,花全落在周边,后来他站起来想到妈妈那里去,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要到妈妈那里去就要踩地上的花,而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觉得不能踩花,因为每一朵花都好漂亮,只好一直叫“妈妈”。妈妈说:“笨蛋,过来。” 我们注意,有时候大人稍微不小心就会忽略孩子的善意跟美意。当这个妈妈第三次说“笨蛋,你过来啊”时,我过去问她:“你儿子几岁了?” 她说5岁了。我说:“真了不起,如果他5岁舍不得去踩一朵花,我相信他一生都不会随便去伤害生命。”
善和美其实是联系在一起的,而5岁的孩子身上,会有那个本能。我相信他说不出理由,他完全讲不出来,可是他的行为里有。他舍不得踩烂一个东西,毁坏一个东西。
后来我就跟这个孩子、跟妈妈聊起天来。我问他们:知道桐花为什么会一直飘吗?他们说不知道,这花好奇怪,这么盛放、这么漂亮,还没有枯萎就掉落了。我知道桐花是雌雄同体的,一棵树上有雌花也有雄花,它们在树上传花粉。开花是为了要授粉。雌蕊受粉以后,会结成一个油桐果。要结成油桐果就需要很多树木的养分,可树上的养分是不够的。所以伟大的雄花就会飘落,离开树,把所有的养分都留给雌花。我觉得这是男性最应该骄傲的一件事情。很多人在欣赏桐花祭的时候,看到的是花的飘零,看到的是花的美,说不出背后的自然知识。可是我们在看的时候,被震动。被感动了。
(引用)
他是这么总结的:
(引用)
他知道那是一朵花,花掉下来很漂亮,也很干净,他不忍心去踩。其实不是因为语言,也不是因为文字,就是因为他觉得不忍。我常常会珍惜教育里这部分东西,而这部分东西不知道多少年后才会发生作用,而不是在此时此刻。它不是考试和学分所能衡量的。可是有时候我们没有耐心去感受这会是一个竞争力,可能要等到某个时刻,当我们觉得生命不可以糜烂,不可以肮脏,不可以堕落,不可以腐败,不可以低级趣味的时候,而能够把生命变成一个比较崇高的状态的,大概就是那一朵不忍踩踏的花。
(引用)
Aesthetica,日本把这个词翻译成“美学”。其实它真正研究的内容并不完全是我们今天讲的艺术的美,而是研究人类的感觉,也许更恰当的翻译是“感觉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感官经验遍布全身,提供给我们很多情报,也影响我们的情绪,跟我们的身体有非常大的关系。
(引用)
西方非常多哲学家谈论过美,毕达哥拉斯提出“美是和谐”的观念,并发现了“黄金分割率”;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把美限定在艺术范畴中;里普斯把美归结为人的感情移入。
但美是概括性的,而不是分析性的,所以我觉得最靠近美的概念的,是庄子说的“物我两忘”。
我们觉得一个东西美,是因为我们把这个东西内化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觉得它美,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觉得生命美。
你看花努力地开,感觉她把自己一生最美的样子展现给世界,但就像蜡烛燃烧自己一样,当她把生命最美好的部分绽放出来后,就会凋谢重新回归大地,所以我们看到花凋落的时候会特别难过。
汉字是充满魅力的,我们说花落时,用的是“凋谢”,我特别喜欢“谢”这个字,有感激之情在里面,花落之后就是结果,每一个阶段都有他的意义,一个阶段谢幕,意味着下个阶段的开始,生命的接力就在“谢”里完成了,多美啊。
我们爱花,其实就是爱自己。花开花落间,我们赞美什么?遗憾什么?伤感什么?答案都是我们自己。你看花时,会逐渐觉得自己是花,最后变成自己在看自己。
我们仿佛看到自己的生命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诞生,含苞,一切的期待、渴望,到灿烂,极盛,完成自己的使命,最后慢慢衰败,死亡。整个生命的周期在一朵花开的时间里完成。我们内心那时会格外触动,因为自己看花时不仅是跟花在对话,也是在跟生命对话。
(引用)
这个竞争力的意思是说,当看到社会里面堕落、糜烂或者低级趣味的东西,越来越蔓延开来的时候,你反而会想到看见一朵花儿不忍踩踏下去的那种感觉。那朵花可能是任何一个会在媒体上出现的人,可是你会跨过去,不去折损、侮辱他,也不去蹂躏他。我觉得这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尊重,它是美,可是它会使一个社群最终以美味所有生命最高的典范。
(引用)
美是一个库存。它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的,它是生命里的喜悦。
我们当下最大的问题,在于欠缺对美的教育。前段时间出门和朋友踏青,行至荒郊野外,眼前蓝天青山绿水格外美,突然想起苏轼在《前赤壁赋》里写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情境之下,就把这句背了出来,哪想到朋友特别激动的对我说:“对对这是这句!我也想表达这种感觉但我不知道怎么说!”这种不知道“怎么说”的情况在当今发生的越来越多,对于当代的我们而言是件悲哀的事。
美在当下真的是看不见的竞争力吗?我想,美的竞争力当下是看得见的。不管是从设计还是生活看,“颜值为王”的趋势愈发不可阻挡,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对美的追求将更上一层楼。
发现美,感受美,我是画物设计主编兼撰稿人Water,诚邀您与我共同探索美的世界。下周起,我将围绕生活美学进行内容创作,欢迎您与我共同领略生活之美。
师北宸21天写作训练营Vol.1
在讲述到分享一则可以吸引自己椅一字不落看完的故事性文章,我立刻想到,水水写的这一篇《美,看不见的竞争力》里面结合了蒋勋在书中讲述的故事,瞬间让自己对于美了不一样的想法。
正如对于爱、正直、公平、美等基本上没有边界的词语,一千个人有一千哈姆雷特。我们很难的设立到边界和规则。对于“美”一旦依照个人的想法设立边界,那么这个就是属于你个人喜好的美,而不是大众的美。
文中有引用到多样的故事,来解释美得不同角度。所以我在沉浸其中。通篇读完脑海都是“花瓣”。推荐给你们,希望你们也有对美有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