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阅读】
【1】课堂中如何导入负数认识这一概念?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复数的本质含义?
一、 对比教材,突破教材
通过对现行三个版本小学,数学关于负数认识的教材进行比较:
北师大版教材将认识负数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以温度为例引出负数,但在教材中没有体现0的含义之所在;
苏教版教材将认识负数安排在五年级上册,也是以温度为例引入负数,0的揭示放在海拔高度的素材中处理;
人教版教材将认识负数安排在六年级下册,同样是以温度为例引入,教材中明确指出,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纵观三个版本的教材,他们都引入了有关负数的历史资料,都是用温度作为素材引入负数概念的,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规律,但是通过阅读张先生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不仅温度有正负,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存在着正负。重点来了,我们该如何精心挑选这些素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本质?理解复数的根本属性是表示意义相反的量?理解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当然,从便于理解、易于解释、学生能够接受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要从第一类自然意义上的相反为切入点,来挑选素材,这也符合人类认识负数的历史规律。
活动一:微信账单中的“存入与支出”
课件显示微信账单图片
提问: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某些数前面的“➖”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理解付出去的钱前面是“➖”,存入进来的钱数前面是“➕”,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数,存入和支出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利用手机微信账单,孩子们经常使用熟悉的生活素材入手,贴近生活,易于解释学生更容易接受〉
活动二:借助“负数史料”浪漫感知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一组相反意义的量”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就有对“一组相反意义的量”的记载,到20世纪,一位数学家提出了用加减号的方法区分它们,并沿用至今。
活动三:走进生活,温度与负数
如果前面的微信账单和负数史料的导入是认识复数的浪漫阶段,那么对负数本质的理解则是精确阶段。在这个时候,我们引入温度来认识复数,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不同城市的温度统计,提出“➖”表示的意义,通过对“➖”意义的理解,掌握复数的正确读写法,自然而然过渡到对温度计的认识。让学生思考温度计上相反意义体现在哪里,关键要找哪个刻度? 在这种认知冲突的情况下,理解0就是这个分界点,没有0摄氏度就不能区分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
接着师生们动手操作,引导孩子们得出温度计上的温度由高到低排列,越往下温度越低。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意义的量,实现初步的抽象,学会用数学的方式表达与交流。
活动四:利用数直线描述正数和负数
有了对负数的理解,可以利用数直线对其进行分类。你觉得应该怎么分?分成几类,从而得出像2000、500、10……这样的数就是正数,-500、-20……这样的数就是负数。
提问: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引导:通过观察温度计,我们知道0°C以上都是正数,0°C以下都是负数,所以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我们也可以用数轴或数直线来表示这一数学现象。
活动五:多种变式练习,揭示不变的数学本质
通过春节期间,家庭收支计划的图表为例,理解收入和支出中的正数和负数。可以让孩子根据家庭收入和支出的情况,绘制收支计划表,这是一道非常好的假期创意作业嘛!
看来我们也可以打破一成不变用温度来引入负数这一概念,通过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以孩子们更能理解的自然意义上的想法为切入点引入负数,在精确阶段,借助负数与温度的直观性,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复数的意义及读写法。在课堂中以认知冲突的方式,引出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最后采用不同变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渗透人文教育,从而揭示变化的素材背后不变的数学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