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有一个优良传统,他非常乐意和股东们进行充分直接的沟通。因此,从1957开始,每年一度的股东信,几乎浓缩了他对投资最重要的思考。通过读巴菲特的股东信,可以让你明白两件事:一是,什么才是好的投资,也就是标准;二是,怎样才能把投资做好,也就是方法。
股东信的原文很长,且为英文版。为方便阅读,了解和掌握信中的精华内容。小达计划给大家推送系列相关文章,以发布时间排序,每篇都有简短的导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是系列文章第一篇,关于2003年的股东信:
我们印象中的投资人通常极其理性,追求量化。但投资大师巴菲特却常说,只投资他喜欢的人。
这种说法放在现代商业社会,听起来似乎有点任性而且过于人情化。但事实上,和喜欢的人一起共事,这正是巴菲特摸索出来的一条成功捷径。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这封2003年股东信里,巴菲特用一个球童的故事解释了这个道理。球童艾迪很清楚地知道他如何拎球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为最当红的明星拎球棒。正因为想明白了这一点,艾迪用四天的时间就能挣到别的球童一年的收入。
2003年的股东信中,巴菲特回顾过去的一年。尽管外界环境低迷,但对伯克希尔来说却是丰收的一年。伯克希尔又收购了几家新公司,这些公司不仅在各自领域是数一数二的领头羊,而且也都拥有优秀的管理者。
巴菲特说,这两点正是他决定买入的关键点。你不难看出,巴菲特投资逻辑其实和球童艾迪的职业选择一样,都是要找到最强者。
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始终看重对人的选择。只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合作,这也是巴菲特的硬性投资标准。这里补充一下,巴菲特的硬性投资标准一共有四条,分别是:1)我们懂的生意;2)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3)由德才兼备的人士经营;4)非常吸引人的价格。
你可以发现,巴菲特特别强调管理者的品德和才能。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每做一笔投资,都预期要和这个公司的管理者在一起相处长达几十年。所以选择一个合作伙伴,必须要像选择结婚对象那样谨慎。
在多年前的一封股东信里,巴菲特就曾写到,“我们将遵循这种只与我们喜欢并崇敬的人合作的准则,这个处事准则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增加我们获得成功的机会,还可以让我们享受愉快的时光。
如果仅仅为了多赚一点钱,而成天和那些让你反胃的家伙在一起,这就和为了钱结婚一样。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坏主意。如果你本来就很有钱还要这样做,那你一定是疯了。” 我特别理解巴菲特的原则,这就是投资选择上的“品味”。
以下是2003年巴菲特股东信节选,我们一起来听听球童艾迪的故事:
<2003年股东信节选>
伯克希尔旗下一直有一大群杰出的经理人为我们打拼着,且其中绝大部分都已经可以不必再为这份薪水工作,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38年来还没有任何一位经理人离开伯克希尔跳槽到他处上班。
包含查理在内,目前我们共有6位经理人的年龄超过75岁,预期4年后还会再增加2名,那就是鲍勃·肖跟我本人,我们现年都是72岁。
我们的观念是,“实在是很难教新狗老把戏!”伯克希尔的所有经理人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并把公司当做是自己的事业一样在经营,至于我的任务其实相当简单,那就是站在旁边默默鼓励,尽量不要碍着他们,并好好地运用他们所赚来的大笔资金。
在管理模式上,我个人的偶像是一个叫艾迪·贝内特的球童。1919年,年仅19岁的艾迪在芝加哥白袜队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同年,白袜队就打进了世界联赛。次年,艾迪跳槽到布鲁克林道奇队。
结果,布鲁克林道奇队赢得了联赛冠军。之后不久,我们这位英雄人物发觉苗头不对,在1921年转到了洋基队。洋基队不久就赢得了队史上第一座冠军。基于对未来的敏锐洞见,艾迪终于安顿下来。
在接下来的七年里,洋基队赢得五次美国联赛冠军。那么,这和管理有什么关系呢?
答案非常简单。你要成为一个赢家,就必须和赢家一起奋斗。举例来说,1927年,洋基队打进世界联赛决赛,当年的棒球界传奇球星贝比鲁斯和卢·格里克也在列。因此,艾迪获得了700美元的奖金。
要知道,艾迪只干了四天的活儿就拿到的这笔收入,这相当于其他球童干一整年的收入。
艾迪心知肚明:他怎么拎球棒压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在球场上为当红球星工作。
这就是我从艾迪身上学到的。在伯克希尔,我就经常给美国商业界里最重量级的击球手拎球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