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非常有幸跟下一期训练营的美女团崔律大大、王蕾MM开展了一次交流(联谊)。围绕如何将训练营做的更好开展碰撞,我获得了大量启发。
今天进行一下梳理,我想通过推演一层层展开自己的逻辑,略烧脑。
缘起是周末做了一轮微观复盘,把训练营中开展的方方面面行动列了一个长长的清单,有25个类别好几百条之多,但做的时候我有一种很别扭的感觉。
我的一个感觉是我们确实做了很多的事情,投入了非常多的努力,另一个感觉是做事太过碎片化,来一件消灭一件,并没有做太多的思考。
碎片化会带来质量的下降,有改进的空间,但详细进入每项任务,我会觉得我们已经非常尽力了,没什么值得去改进,但总体上我又感觉有不尽如人意。我陷入了悖论,需要一些更加上层的思考。
这两天看赵昂老师讲到:能力是一种系统。提升能力是训练营的长期目标,系统思考是可以更往上一层进行思考的方式,也是永澄老师反复强调的思维提升方向。站在系统的高度上,我们就容易跳出任务看到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
训练营是一个系统
先解释下什么是系统。我们首先把训练营看成一个黑盒子,厘清输入输出,厘清期望表现。再进入盒子内部,看内部元素和元素间的关系能否支持,从而发现改进点。描述比较抽象,展开具体分析会清楚些。
现在训练营变成了黑盒子,输入是什么呢。我第一反应就是学员。输出是什么呢,是掌握拆书技能的合格学员。这样就完成了,好像挺简单的。
反向校验下发现有问题,以这个输入输出来看的话,学员只能自力更生,训练营应该是个大课,重心是课程内容的研发,从实际训练营的设计来看,在内容上不足以直接让学员变成合格学员。
我们实际是个演武场,训练营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输入是教练。教练是训练营体系的核心,是能力的实现者。完全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教练,训练要如何开展下去。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不平衡的问题,在输入端有教练跟学员,输出端只有学员。那教练收获点什么,我们是个非赢利活动,教练可是没有薪酬的啊。
这个问题是我在训练营从始至终都在思考,思来想去,能给教练的最好的是能力提升,细化的话是学习促进能力的提升。
拉长时间的话,训练营是一个月接着一个月滚动开展的,也就是说,每一次训练营的输出很有可能会投入到下一次训练营的输入中去,尤其是教练。
获得了两个输入和两个输出,我们进入到系统的内部,看一看目标达成的如何。
关系是提升关键
对于任何一个系统来说,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元素,元素间关系以及系统的功能。前面的那段已经定义了系统的功能,通过系统可以获得学员拆书技能的习得和教练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系统的元素也是很清晰,最重要的两个元素是学员跟教练。那剩下的是支持团队。支持团队分两组,一组服务教练,一组服务学员。元素清晰,那么关系就是关键,关系不同,结果大不同。
目标是能力提升,放进刻意练习模型,有两个基本条件:可预期的环境、高质量的反馈。我想深入到每组两两关系中,去围绕目标去进行审视。
关系一:教练 -> 学员
首先是教练对学员,这是训练营中的核心关系,也是投入量最大的活动。教练需要对学员的进行辅导、点评。
崔律大大也提出了,在这个关系中,我们出现了一个现象:分化。训练营点评的标准是比较复杂的,一共有12个条目,Peri 反馈说要完成一次点评,首先要去理解原文,还要理解打分标准,保质保量的话都要花一小时以上。
高投入会带来高风险,会很难保持稳定,这会能力促进的首要特性:可预期。从训练营的实际情况看,各位教练情况不同,给学员的预期感也差别很大。
讨论中提出取消绝对打分,小步增量评价的思路,很好。三周一共要进行15次的反馈,是可以采用小步原理,每次只给出一部分的改进让学员逐步提高。一次性给出大而全的评价,投入会很大,也容易让学员信息过载,不容易吸收。教练的压力,提高稳定性,放慢改进步伐,这是符合系统目标的。
关系二:学员 -> 教练
第二组关系是学员对教练的关系,在开始的设计里面是没有的,但实际来看学员也是会给教练反馈的。我们有个目标是希望教练得到能力提升,同样需要反馈,恰恰是我们学员能给出最真切最有质量的反馈,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在训练营我有看到有很多很感人的故事,有很多温暖的画面。这些都是很棒的反馈信息。现在系统角度,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这种信息的流动速度提升起来,不断给大家一些正面鼓励,来激励学员们去表达。
这次训练营我们没有安排这类信息的管理,可以专门安排人员进行,并且进行一些汇总。看到别人的喜悦,我们也会感到喜悦,看到别人的温暖,我们也会感到温暖,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可以促进学员对教练的支持。
关系三:支持 -> 学员 支持 -> 教练
接下来是支持团队和学员、教练的关系,这是一个服务关系,给大家提供便利。我在这之前的复盘中有提到过。站在教练、学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帮助他们节省时间,提供更加清晰透明的信息,在大家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在这些方面我想给自己点个赞。
从本次训练营经验来看,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的,最大的不足是在于我们并没有在机制上进行改进,只是在行动上进行弥补。比如说登记作业消耗了太多的时间,技能讲解还是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大多是事先考虑不周不断踩雷,事后拼命弥补,请叫我消防大队长,这些都是要去改进的。
在复盘的时候讲了拆页的难易判断标准:如果不看全文,只看这个片段能不能看懂。这种标准的建立对信息透明的提升有很大的好处,这次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来复盘,也是希望能多归纳一些、多总结一点,让大家少踩雷。
关系四:学员 -> 学员 教练 -> 教练
还有两组重要的关系:学员跟学员的关系,教练和教练的关系。
作为支持团队来说,很重要的话就是要提供互助渠道,并且给予积极反馈。
我们只做得比较好的是通过训练之星评选鼓励互动,通过每日优选作业来进行互利,通过接龙投票的方式,促进大家交流。
优秀学员和优秀教员,对整个训练营的促进效果是非常巨大的。我有注意到的在训练营里面获得训练之星的学员,基本上都获奖后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会非常积极主动的进行互动。
站在群管理的标准看,我们还是很业余的,我们的做事偏被动,较少有主动性、意外性的活动,后续可以在运营层面开展一下更加主动的活动,比如说每日话题讨论,比如说吐槽大会等,可以让大家的关系更加紧密。
尾声:奇迹网络
回顾下整体关系,会发现训练营是一个无中心的网络。
没有中心化,大家各自开展任务,又有各互相的支持和帮助,真是特别特别棒,几乎所有奇迹都是发生无中心网络中,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今天站在系统角度去审视训练营到底是什么,思路和方向更加清晰,也会让自己更加坚定。这是一个不太一样的角度思考,我写的时候也是感觉很烧脑。
系统还能放大,训练营前后连接,又会形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前一个的经验是可以直接输入到后一个提升的,也是我非常重视这次复盘的出发点。
希望给大家抛出一些砖,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在更大系统的层面,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