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7
上午打开手机,惊觉今天是白露,一个充满了秋意的美丽节气。 虽然今天申城的气温还是带着45%湿度的34度酷暑,但在不知不觉中,漫长的夏天终于就要走到尽头。
小时候白露一过,女孩们就收起了裙子,男孩们也换上了长裤,偶尔有几个继续穿着短袖短裤在弄堂里捉迷藏的“皮大王”窜过,就会被坐在石库门边剥毛豆的外婆阿娘们喊上一声“小猪猡”,因为“白露身不露,再露是猪猡”是家喻户晓的沪语谚语。
现在回想,那时的上海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名副其实。
春天,从依旧寒冷的早春二月开始,慢慢进入春意盎然的三四月,五一节的新娘若穿上一条时髦的羊毛连衣裙,还需要鼓足一定的勇气,因为气温只适合穿毛衣和两用衫,也没有暖宝宝和高科技的保暖连裤袜。
夏天是以6月15号冷饮水上市为标志的,基本到9月1号开学结束。那时的气候比较正常,没有四十度的高温烧烤,也没有三十四五度的桑拿蒸煮,没有空调没有冰箱,家家户户都是一张席子一把蒲扇一盘蚊香度夏,奢侈的人家偶尔有个西瓜,或者给孩子们买根盐水棒冰,或者从单位带回一瓶食堂自产的冷饮水,一般是盐汽水或酸梅汤。
秋天是穿“两用衫”的日子,一直很迷惑“两用衫”的来由,直到小学三年级的某一天突然开窍。两用衫,可以单穿也可以当外套,按现在说法就是一件无内衬的单外套或夹克,一般用灯芯绒或斜纹布制作。初秋可以套在长袖衬衣外,初冬则可以罩在棉毛卫衣或毛衣外。秋天的两用衫是做加法,里面的衣服越穿越多;而春天的两用衫是做减法,里面的衣服越穿越少。万能的外套,一俊遮百丑。
上海的冬天很冷,三九严寒天都要对共用灶间的自来水管进行保暖,用布条一层层地裹起来,像受伤病人吊着的手臂和大腿。每次寒潮过后,冻裂的下水管上挂满了瀑布般的冰凌,弄堂角落里的积水都会结成厚厚的冰,有白的也有黑灰的,调皮的孩子们总喜欢上去踩上几脚。遇到下雪天,则是普天同庆的节日。那时的我们,没有空调,最多晚上被窝里有个热水袋。记得八十年代在复旦的宿舍里,早上醒来,被子里外的温度基本一致,热水袋已经变成了吸热袋,好在从被窝里伸出来的冰凉手指,还能摸索着找到自己已经冻麻木的鼻子,还好,还在……
现在的申城四季,已经失衡演变到了名义上的四季,夏天和冬天极其漫长,春天和秋天相当短暂。春天飞快扫过,厚厚的羽绒服脱了没几天就直接换T恤,而夏天特别漫长,短衣短裤从“五一”可以穿到“十一”,然后就披件外套拖拉到深秋直接入冬。而冬天,则会跟着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不定摇摆,暖冬热到十几度,寒冬冷到零下四五度,如同薛定谔的猫。
今年更是迷茫。今夏整个城市经历了漫长的烧烤季,我们已经度过了50个35度及以上的高温日,其中极端高温达到40度以上,刷新了气象的历史记录。而今天的白露节气,依然是34度的桑拿天(闵行测量站还是超过了35度),并且预测这种天气还要延续至少一周,高温天因为副热带高压的迟迟不撤而一再延长,不知会对后续的秋冬产生多少难于预测的影响。
好在中国疆域辽阔,除了这些天被副热带高压覆盖下的长江流域不得不继续忍受高温以外,大部分的北方已经到了“天清白露下”的好时节,硕果累累的秋天已经降临。羡慕地看着凉爽的北方,想象着秋风芦苇落叶的美,又到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思念季节。惦记和被惦记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远方的亲人,您可安好?
尽管气温不低,但楼下的栾树已经悄悄开出了淡黄色的小花,纷纷扬扬的花瓣也已经随着风儿铺满了步行道,树木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始了生命的轮回,秋天在召唤了,“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的日子即将来临。
白露到了,秋天还会远吗? 2024.9.7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