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长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这个“宽容的力量:陶校长的四块糖果”故事,可以说是我们从事教学教师这个岗位的最经典的范例,教师之所被称为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是因为这份事业是教书育人的,是不可逆行和替代的事情,好的教学,自然培养的是好的学生,这就是伟大的教育,润物无声,怀着欣赏,充满爱心。陶行知对孩子的评价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打人这样的结果是应该受到批评的,但小男孩遵守约定、敢于担当、勇于认错、有正义感,是值得推崇和学习的,难道这些优良的品质不应该用糖来奖励吗?甜蜜的教育就是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设法让孩子知道,与此同时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不留情面地给他指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陶先生的教育方法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当然我们并不是完全依照他的实力面对如此的学生,也去准备一些糖果,而要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四块糖果里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从这4块糖果上我们更应该学到教师这个工作的重要意义。
1、让学生做到,自己应先做到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我们可以回顾和思考一下他说校长让我们十一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等候,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赶到而深表歉意,并送给男生一个糖果类似这样的故事事例,非常好,我们当老师的可能也经历过某个学生犯了错误来找出处理,而最后我们自己没有我们是否能像陶校长一样向学生表示歉意?
教育的真正要义是立人,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人的独特体验,尊重人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完成孩子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
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点
优点就是优点长处,老师要用多视角的眼光看待,充满生机活力,会有个性化的学生,要多角度全方面的评价学生,都给学生掌声和喝彩,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抬起头的时候,陶校长看到男生一块他一般都是同学,并没有当场制止男生也没有马上举手,他发现了男生是一个听话的尊重师长的学生,正是看到他的这一个优点才给了他生第2个糖果。
真正的教育,需要宽容;宽容的源泉,是真爱与大智。
3、处理学生问题时要认真调查
陶校长遇到男生拿一块查班长同学的事,其实完全可以交给班主任或者教务处来处理,但身为校长却不敢这样亲自处理,认真调查,最后得知男生之所以他那个同学是因为他欺负你同学,考虑到男生时正义之举又给了他第3块糖果,我们当老师的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是否都认真调查处理后,学生双方是否都满意老师处理学生问题,应该让学生从情理法的角度认识行为过程中的,对于说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提高思想认识。
所以,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4、对犯错学生不能揪住不放
陶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不是揪住地方而是耐心教导,用心感化,看到男生流着眼泪后悔的很,到陶校长你打我两下,我查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以后我再也不唱,同学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也是正常现象。
教育真的不是万能的,孩子的发育,就如庄稼的生长,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天气、土壤、水分、气候等等,好教师的成功也有主客观的因素,并不能随心所欲,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但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内心一定要满怀着慈悲,竭尽所能,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帮助孩子。任何时候,永远和孩子站在一起,给予孩子的是完整的无条件的信任。
5、对学生要充满爱心
无论什么时候学生都是未成年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作为老师都要本着一颗爱护学生的心态,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感化和引导,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心理辅导上,都要对他们进行关爱和关心,让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所以,所谓作为师者,不仅要能够传道受业解惑也,更能够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教导人,培育人,尤其是未成年的学生们,每个孩子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老师的重要作用。
附资料: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