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承担选择的后果
作为一个家长,面对自己孩子的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面对的是别人家孩子,你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案例1:小学组织演出,老师挑选了一些孩子参加。你的孩子也想参加,这时你如何为孩子争取呢?
如果你是已经参加这活动孩子的家长,你会同意孩子选择退出把名额让给其他的孩子么?
案例2:对于孩子自己找到的工作你不满意,想办法托人给安排的一个单位,但是孩子非常不乐意去,你做何种选择?
孩童时代,家长的意愿是希望孩子高兴和满足,对于孩子是否具有某一方面的才能并不是非常关心。看似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其实蕴含着一个教育理念和如何培养孩子的大问题。
但孩子最终走向社会的时候,选择的基本标准是他能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亦或是他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养活自己,继而为社会创造财富。
目前的作为社会的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是否可以承担岗位的职责。
作为个人,选择的标准可以是兴趣,也可以是能力…..,甚至可以是高收入(经济价值)的对等,总之是在双方达到契合便可以产生合作了。
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孩子的培养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一个自立的人。
按照这样推理,我们回过头来看,孩子在童年事情需要的是发现和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孩子是存在差异的,兴趣点是不同的,这个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根据孩子的不同而做出理性的选择才是培养之道。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用补偿我们自身缺憾的心态去为孩子做出选择。
孩子要让他们在选择中成长,通过承担选择的后果来培养他们的兴趣点和责任意识。
所以,孩子要从没有约束的童趣来与各种事物、行为进行碰撞,通过接触产生兴趣,通过兴趣激发内心的潜能,但孩子喜欢上某一方面的事物后,通过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发在内心的热爱后,就是他们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这里,我们要结合一下我们家长的心理进行分析,我们在长期的精英教育理念熏陶下,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精英中的精英,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龙凤。殊不知,孩子的智力、情商等先天的条件有很大的不同,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兴趣点和基本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家长的美好愿望是家长自己的美好设想,孩子没有选择的能力,更缺乏的是选择的权利。于是家长将自己的希望和对社会的认知统一起来后,用“爱”的方式主导了孩子的成长的路径。
在我们孩子倾注的全部“爱”时,我们通常是按照我们自身的理解和经历来引导孩子的成长经历。我们不希望孩子重新经历我们的失败,在保护孩子心灵的动机支配下,不希望孩子有一点点的挫折。
综上所述,在孩童时代,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您能同意么。
同时,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广泛的接触人、事物和环境,让他们激发自己的感知去感受这个社会。
孩子是很聪明的,从哪里得到回报,他会进行自己的选择的。
孩子是没有经过雕琢的璞玉,具有先天的特性,发挥其长处才是王道。
现在,我们从求职的角度来看选择的问题。
我们的家长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你要找一个稳定的、离家近的工作。
通过长时间的实际来看,就业岗位的选择是受着很多因素影响的。
有的选择行业、有的选择岗位、有的选择待遇…..,总体上说,你的选择是受到制约的。
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就业半径的已经远远的超过前人,就业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变,年轻人不喜欢“被安排”,他们有自己的规划,喜欢按照自己的行为习惯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但是他们很多人忽略了他们是在隐性“啃老”,而被啃一族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隐性“啃老“的表现:房子、车子的无偿提供,自己的工资不承担生活性开支。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选择之后,家长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后,有很大一部分一厢情愿为孩子安排或者是寻找自己认为符合标准的位置。
由于我们很多孩子习惯被安排,有的也接受了。但更多的是选择自己的选择,家长很是失落。
既然孩子可以做出选择,我们为什么不提早把选择的权利给孩子呢?让他们从小知道选择是要承担后果的,让他们知道选择是要根据自身条件、环境等做出的判断,同时清醒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我们在对教育工作者说:学生是有选择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