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行为方面的目标有以下两点:
①自立。
②与社会和谐共处。
而且,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也有以下两点:
①“我有能力”的意识。
②“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不能等着别人发生变化,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而是由你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
不在于被给予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于的东西。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被认可。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谁的课题?- 只需要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我改变了,发生变化的只是我。作为结果,对方会怎样我不知道,也无法左右,这也是课题分离。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有鼓励才有勇气(鼓励属于横向关系;表扬属于纵向关系)
有价值就有勇气。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尊敬,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
甘于平凡的勇气。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人可以随时改变并能够获得幸福。
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如何面对自己的缺陷。
如何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
发生什么事不重要,我们怎么看待这些事才重要
心事重重,怨念颇深,觉得人生诸多不幸,万事诸多无奈,经常会幻想换种活法。可一说到改变,他们就会长叹一声:“我又能怎么办?”
我们的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第二个来自人际关系。第三个来自未来。
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原来正是我们自己。
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获得幸福。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
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
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 “手段”而已。
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
如果不能感到幸福的话,就不可以“一直这样”,不可以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向前迈进。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那就是要有“摒弃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决心。
活在“如果怎样怎样”之类的假设之中,就根本无法改变。
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选择生活方式就可以了。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你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因为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外部因果律: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
优越情结: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其实是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他们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
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
人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力之争。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应该无所谓。
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力之争,这些都不是失败。
当人能够感受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
阿德勒把这种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做“人生谎言”。
我们必须从 “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
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达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评其“享乐主义”。当然,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一种人生谎言。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人际关系之卡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能进行“课题分离”,一味拘泥于认可欲求的人也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人为什么会去干涉别人呢?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
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
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
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课题分离也是如此,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
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
工作狂:这种生活方式是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只凭事物的一部分就来判断整体的生活方式。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 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 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人生就像是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
所有的人生都不是终结“在路上”,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
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
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