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册简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朋友推荐的一篇《如何将一本书的厚度,读成一页纸的薄度》而开始关注高博士,对他主页里关于读书方法的文章特别感兴趣。碰巧高博士在微信群为期三天的读书方法论精华分享即将开始,于是我果断的报了名。
高博士简介
在现实当中,他是一个企业管理博士、战略管理高级咨询师、自媒体人,自诩为一名学习促进者。前一段时间获得了新浪微博简书联合认证,在简书的世界里他的口号是“崇尚平行世界,追求多元生活,愿你我每一天都过得更加精彩。”(牛人一枚!)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对早上高博士读书方法论精华分享的回顾与总结。听了高博士的分享,我意识到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那都是死读书,读死书,到头来居然还没学会如何读书。那什么是"会"读书呢?
第一天分享内容已经让我受益匪浅,相信接下来的两天高博士的分享将更加精彩。下面开始分享今天学到的干货:
DAY 1 读书方法论基本概览
第一部分:读书方法&读书方法论
1.成人学习的三大特点:
第一是,我们其实并不缺时间,只不过是没有把时间用来读书;
第二,可能看不懂书、记不住问题,其实是我们搞错了学习主题。
第三,看不下去一本书,是没有明白学习的目的。
这在《这样读书就够了》里也提到过。而针对第一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模型:
生存余力=生存力量/ 生存负载
生存力量(内部:能力经验 外部:家庭人脉)
生存负载(内部:内部压力 外部:职场工作压力)
生存余力较大,才有精力可以做我们真正自己想做的,比如读书和旅行,但是我们的时间却碎片化了,用来逛淘宝,刷微博,但如果把这些碎片化的时间的攒起来,完全可以去阅读一本书。
(个人感悟:我们要通过不断的读书和学习提高自己的生存力量,用专注减少碎片化时间的切割,这样我们的生存余力就会变大,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针对第二个问题,提出经验本身没有价值
有价值的是对经验的反思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阅读本身不能创造价值,理解与记忆也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能创造价值。将经验或者书中的知识进行内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价值。
(个人感悟:从书中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只有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有价值。)
针对第三个问题:提出不需要读完一本书。
只要在现实生活中用上一点,你就已经收获到这本书给你创造的价值了。
(个人感悟:这点就是让我们明确读书目的,有针对性的读书,并在读的时候运用适当的方法掌握好读书的速度。)
2.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
针对以上问题,总结出“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
1、自我导向
随着个体成熟,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从依赖型的人格转为自我导向的人格。成人变得具有自我导向性,意味着成人学习者能够参与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实施和评估自身的学习经验。成人学习应该存在一种师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索的精神。
2、关联经验
成人具有丰富的而且不断增加的经验,有效的学习是基于学习者的经验,并充分利用学习者经验的。
有效学习是基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并充分利用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囫囵吞枣式的读书大多是基于字面的理解或者感悟,没要将其与自身的经验结合区思考、行动,是不可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的,也不可能达到学习的目标的。读有关王阳明生平事迹,看到文人挂帅剿匪那段,深感此人真牛,后来想想也是不无道理,因为从王阳明无师自通般学习兵法、书法、作文的过程中,已经体现了王阳明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实践和思考,比如,学习兵法,王阳明不仅通过兵棋推演练习兵法,而且在儿时玩伴中演练兵法。
3、强调实践
能力水平和意愿水平的组合,被称做个体做此事的“准备度”。成人的学习准备度倾向于实用。
4、聚焦问题解决
随着个体的成熟,个体的时间观会发生一种变化,从知识的未来应用转向立即应用。成人学习没有必要过分追求理论的深入、体系的完善、细节的论证,足够解决问题就好。
个体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学习,没有必要过分关注深入的理论、完善的体系、论证的细节,能够解决问题就好。
5、内在驱动
成人更多的是受到内在因素(希望解决问题、增加能力和自我实现)而非外在因素(如考试、考核、证书)的驱动而学习。
3.成人学习的通理
X=参与+关联+启发+演练+点评
1)参与:积极参与活动(活动及互动);
2)关联:关联理论和自身经验,增强记忆(将读书或者培训学到的理论与自身经验相关联);
3)启发:找到对于自身的启示点(努力寻找与挖掘);
4)演练:思考之后能够用自己语言进行描述(演练的过程);
5)点评:并能对别人的表达进行点评(将知识点很好地融合)。
用这条公式跟读书的过程相比较,参与+关联=融入,启发=思考,演练+点评=输出,这就是读书方法的基本的逻辑过程。
(个人感悟:我的理解是,先积极主动的学,在学的过程中,把所学知识和自身经验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关联,通过思考把你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读书方法论的具体体现:读书的图式理论
1、背景知识:有助于加快读书速度和掌握深度(提前了解背景知识体系)
2、建立认知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长期记忆(这是融入到我们自己知识体系的关键点)
3、信息输出:比如写作、分析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对别人的观点进行点评
(个人感悟:这个理论比较依赖于自己的知识背景体系,若对阅读的书本有所了解,懂得越多读书速度越快,掌握的程度也比较深,最后再通过分享、写作等形式进行输出。)
第二部分:常见的4种读书境界
1.主动阅读
主动阅读者:带着目的去阅读,想要获得利益或心智成长
被动阅读者:没有带着问题去阅读,只是被作者引导
读者需要主动的带着目的、要获得利益或心智的成长去
1.本书主要谈了什么?
2.作者具体是如何表达的?
3.全部都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2.阅读的四个层次
1.基础阅读:摆脱文盲状态的阅读,能理解这个句子说什么?
2.检视阅读:有限时间最好的完整阅读法,能理解这本书说什么?
①了解书籍主题:相关说明
②整体架构,查看目录
③了解关键词目,翻阅索引 ,了解重要知识
④了解作者介绍(看穿作者写作技巧)
⑤重点章节,快速翻阅
⑥了解逻辑线索(前言和后记很重要)
3.分析阅读:无限时间最好的完整阅读法,你是如何理解这本书?
①了解范围,本书在讲什么。
②本书是如何写出来的,掌握关键词句、段落、关联出逻辑主线。
③做一些批判性思考,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根据作者的意见对自己的意见作调整。
4.主题阅读:最主动最花费力气的阅读法
①找到主题、有价值的内容。
②由读者的语言消化作者的语句,融会贯通
③列出关于主旨的问题,让作者回答问题
④界定异题,不同书的作者用不同方式回答
⑤分析讨论,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答案
第三部分 常见的6大读书误区
1.没时间读书。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
2.逐行阅读,造成阅读负担:不同的书籍不同的读书方法。
3.阅读不广:根据阶段和兴趣选择读书类别。
4.遇书精读,强求读懂:不可能强求全部读懂,只需要理解透想要掌握的东西。
5.花费20%时间获取80%知识点:找到重点内容,追求性价比。
6.碎片阅读,无法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系统化学习。
第四部分 坚持读书带来的8大改变
读书的终极目标
读书带来的转变
改变1:读书让人懂得敬畏:读书越少对环境越不满意,读书越多对自己越不满意;坚持多年的读书习惯后,我们会感觉到很多事情是值得我们敬畏的;
改变2:读书让人感到振奋和希望;
改变3:读书让我们一耐得住寂寞,一个人不孤单、一群人的时候也不会丧失自我。喜欢或者享受自我的读书时光,知道我们目光所及的地方还有更大的世界,所以会更热爱生活。
改变4:不同类型的书能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如临其境,虽不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长,但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厚。
改变5:读书能使我们心境更加平和,让工作、生活带来的焦躁心情平和下来。
改变6:读书让我们真正思考,探索事情的真相,并体现在不停输出。
改变7:读书改变气质、谈吐、精神气质,摆脱庸俗;(三毛的话:你读过的书,藏在你的气质里)
改变8:读书让输出更加有深度,让输出的东西也更有深度。
以上就是高博士今天超级有营养的读书分享,明早六点继续,我是“搬运工”,总结回顾之后将知识分享与你!我们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