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
① 一群大马哈鱼在某个沼泽地出生
②随着雨水增大,它们顺流而下,从河流流向海洋,从出生地到大海,全都是在搭便车
③到了大海以后,它们顺着洋流一直往前游,小时候吃浮游生物,长大一点儿选择体量更大的食物,总而言之,在整个过程中大马哈鱼都好像是在偷懒、借势搭便车——它们遵守一个资源消耗最小的原则。
④跟着洋流沿着太平洋和大西洋走一圈的时间大概是三四年,大马哈鱼长大了,到了繁殖的季节——它的基因里有一种能准确找到它当初游出来的那个河口的能力,而且绝对不会错
⑤成年的大马哈鱼找到了那个河口,开始奋力往上游。它们一旦开始往上游,就完全停止进食——这是一个很不理性的原则,能量只有输出,没有输入。
⑥大马哈鱼开始变成红色的,不断消耗体力逆流而上,很多鱼精疲力尽死在中途。
⑦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还会遇到这种情况:游到一个地方的时候,一条溪流或者河流断流,它们就会被困在一个水潭里。由于缺氧,又会有大量的鱼死去。
⑧等水来了,大马哈鱼继续往上游,又会遇到鸟和灰熊大量捕食它们,而最具挑战性的还是那些瀑布,它们只有一个办法:集中所有力量像鲤鱼跳龙门一样跳到瀑布上去——大量跳不上去的鱼是没有产卵能力的,会被彻底淘汰
⑨经过艰难的旅程,成年大马哈鱼终于到达了它们的出生地,也是它们下一代的出生地,在那个地方产卵——这时候,所剩数量只有千分之四。
为什么一个善于搭便车、节省资源的物种在繁殖过程中变成了一个非常不理性、不符合消耗最小、效果最大化法则的物种呢?答案很简单:
这趟旅程唯一的目的是繁殖后代,而繁殖后代只有一个选择标准——留下最好的基因,所以淘汰率不是30%、50%、70%,甚至不是99%,而是99.6%。
感
以前听说过大马哈鱼,没想到它们的生命如此的励志和戏剧性。
思
相比于大马哈鱼的一生,我们人类算是很幸运的。
虽然这个纪录片故事有说明,“它的基因里有一种能准确找到它当初游出来的那个河口的能力,而且绝对不会错”。但还是没法满足我的好奇心。在我强烈好奇心面前,这个解释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但我又能怎样,只能感慨一句“太不可思议!”
绕整个太平洋和大西洋一圈,那么小一条鱼,到底凭借什么,找到它自己出生地的,别说导航,连纸质地图都没有,显然不是按我们人类认知的框架所能够理解的范畴,只能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造物主给它们这么一项逆天技能的同时,也给也了它们生命有别有“常人”,严酷于“常人”的人生挑战,真是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同时也会为你扔过来一块石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项逆天的技能同时也人生的一个大坑,毕竟如果没有这项技能,它们就找不到自己的老巢嘛,也就免去了洄游过程中的巨大风险,当然,这样一来,它们的故事就不会那么充满传奇色彩。
按照吴伯凡老师的解释,它们这样历尽艰难险阻,最终修成正果,只为了一个目的“筛选最好的基因繁殖后代”
和我们人类的人生意义相比,我们人类要幸运的多,我们也是生存在这个地球上,被大自然所筛选,我们有满足温饱的需求,被人尊重的需求,自我成就的需求......等等的一切,其实最终也还是要面对进化的剪刀,把我们最优秀的人类繁衍下去。
行
我们的竞争也很残酷,但毕竟没有残酷到99.6%淘汰率的程度。
人生路崎岖,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