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老师
简述文本内容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的一篇抒情散文。这篇课文作者写自己童年记忆中故乡的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历和各地的美丽月景。通过故乡的月与他乡的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浓浓的思乡之情。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的一首《月夜忆舍弟》与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相呼应,将情思寄托于“月”,文中对于古诗文的引用直抒胸臆,渗透出来的浓烈的思乡情频频引发作者共鸣。
本课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围绕“月”展开叙述,首尾呼应,构思精巧,感情层层深入。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爱故乡的月亮”,总起全文,写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童年的明月亮”,写童年记忆中故乡的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他乡的大月亮”,写作者离开故乡后的生活经历及看月亮感受;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思乡之情”,写作者盼望见到故乡的月亮。
这篇课文的言语质朴,但是越质朴自然,越能体现出作者对故乡的至情至爱。在字里行间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
在研读文本中,我将“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列为核心问题,与阅读提示中“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相呼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落实学习目标,从而达到高效学习。在边读边作批注的同时,了解作者以“月”为线索,谈到了哪些童年趣事和成年经历,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直抒胸臆的语言和细节描写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重点品读作者描写故乡月亮的语句和描写其他地方月亮的语句,从对比中感受作者对故乡月亮的热爱与怀念。
本文的标题本是引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课文的第2自然段结尾处,又引用苏东坡《赤壁赋》中的名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意在写作者的故乡没有山,所以无法理解和想象古代诗文中山与月在一起的景象,此处的引用恰到好处。在课文的第5自然段,通过对比作者曾经到过的其他国家所观赏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美妙绝伦,却不及故乡的月亮所寄托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