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之前
也许你读这些文章觉得每个观点都是你想过的,但是如果没有看,你会想的起来吗?虽然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但是难道你与成功人士的差别只是他们懂得更多的大道理或者是掌握了更多的机遇么?不是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念头深入你的脑海,靠的不是你看一次,记住了就行的。抛之脑后跟没读过的差别大概就是下次看到的时候,你会不屑一顾的说:“嘿,这个我看过,没用的!” But 呵呵!
正文
一、 如何掌握临界知识?
刻意练习,这是一个掌握与应用临界知识的窍门,可以让我们更快的与这些底层知识互动,从而更好更迅速的掌握一些概念性的,结构性的通用知识。从两个大方面来说,涵盖是空方面的刻意学习。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重复的灵活的应用我们凝练出来的临界知识!临界知识用更突出通俗的方法来说,就是底层规律以及万事万物之间的结构与联系。宇宙世界运行,总是遵循那么几十上百个普遍的规律。用道家的说法就是三千大道,万法归一。平时显而易见的,阴阳平衡,质量守恒这些,都是比较深层但是被人们发掘的比较多的了。更多的估计等以后大数据更加强大了,能从相关性得到更多的结论?目前因果关系的研究因为耗时耗力而且变量压制的太厉害,步履维艰啊,在这方面。
二、 如何获取临界知识?
除了如掌握临界知识之外,我们还面临着如何获取临界知识的问题。以及从各种事例中获取资源的困难。但是得益于如今互联网行业的发达,我们可以借助更多的外部互联网资源来帮助我们掌握临界知识。就好比我以前也一直听,而且今天重新打开的“得到” APP。这一个本书的作者也是极力推荐的。从愿意付费买知识的角度来说,我也是比较推荐的,但是免费的话,当休闲娱乐听一听就好,可以扩充一下自己装逼的资本。我们可以借助“得到app”中各种专栏节目来发现以及掌握临界知识,因为这是很多互联网行业的先进人才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具有不可多得的优势。他们所讲授的知识都是经过仔细的甄选的,可以方便我们快速的发现与吸收临界知识。
三、 掌握临界知识的具体方法
我们有两种办法:
- 首先第一点,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我们要从需求出发,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目的性,如果从需求出发,一路沿着发展道路,直达我们最终的目标的话,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一条发展的路线。也就可以更好的知道这条路线最终的源头在哪里。那么在这个目标的源头进行修正的话,毫无疑问,对于发展的道路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改进。
就好比,你去做一个大数据的模型的建立,如果只是对着数据进行操作,企图找出某个地区的人们搜索的时候暴露的自己的GDP水平,那么光是海量的数据挖掘就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如果可以清楚需求,比如说是为了检索词条去整合地区购物情况从而推断该地区的GDP水准的话,那么我们的数据挖掘过程会轻松不知道多少,光是数据获取过程中的代码量都会随着需求明确改进不知道多少,更别说我们利用临界值是去进行更加细致的筛选,比如什么样的词条检索会暴露人们的经济水平等等!
- 第二点是大量的持续练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除非你是正态分布的那0.x%的天才,否则的话,你还是得按部就班的保持着刻苦练习这个好习惯,一万小时天才定律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都是适用的!而对于天才来说,可能也只是时间的缩短而已。当然,这是效率的提升,本质上已经脱离了一万小时定律了。至于书里面讲的一些例子,那种破话我就不说了,从小到大谁还没听过几个辛苦锻炼的事迹不是?区别只是这次我们要糅合自身学到的临界知识。天道酬勤,这个道理是最好的简述。
四、 临界知识的实际应用
我们学习临界知识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最终的目标是要优化我们的产品或者是目标的达成路线。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而让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优化呢?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很不错,那就是预见性认知。我这几天读大数据的时候,也有看到其实大数据的一个大方向就是预测。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各大商城的推荐系统,也就是平时人们咒骂大数据简直不给自己留隐私的原因。大数据可以根据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来推断你的个人喜好以及别的一些东西。这其实就是一种预见性认知。因为数据他不知道你为什么跟这个事情相关,但是他就是可以根据以往的案例,综合许许多多的数据来判断你接下来要买什么❓东西。其中把这项技术玩到淋漓尽致的莫过于---亚马逊和沃尔玛。一家是电子商务行业龙头,一家是零售业的超级霸主(沃尔玛年产值4200亿,已经超过不少的国家了),都是把大数据玩出花了的公司。一个大数据的专家说过:“大数据下推荐系统的最终发展结果是只推荐一样物品,那就是你要买的物品”。没错,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这个是真的可以实现的。当然我们不敢保证百分百。但是,这就是预见性认知的魅力。你不需要那么精确,但是你完全可以掌握99%。
五、 我们如何用临界知识来构建自己的能力圈呢?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能力圈的。只要你在某个领域里面能够比90%的人做的都要好,那么这个领域就是你的能力圈。你可以有多个能力圈,也可以一个都没有。那么显而易见的临界知识是针对能力圈来的。
一般来说,你在你的兴趣范围内深入发展的话,只要用心以及时间够,是能够把这个东西变成你的能力圈的。当然打游戏不算(不过我们不能否认的是,那些职业选手基本上都是对游戏有着深沉的热爱的吧!)。那么在我们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需要决策的地方。我们要尽量争取让这些需要决策的地方其中的重要部分在我们的能力圈之内进行。也就是说要用我们的临界知识对能力圈进行调整,来优化我们的决策,从而达到优化整个发展规划的目的。你的能力必须匹配得上你的欲望。
如果你只会瞎指挥,那么可能你成不了美国队长那样的领袖级人物,而只会成为一个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在进入大学两年三年后,后悔现在自己流的泪都是当初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脑子进的水!就是因为他们在高中的时候根本没有构建自己的能力圈,也没有相应的临界知识来抉择自己的喜好与天赋,而只会遵从家长的意愿或者是社会的舆论认可,随便的填一个专业,从而到后面因为与自己的兴趣相悖(或者说那些只有一个兴趣是玩耍,那么学习当然业余玩耍相悖),从而完全无法构建自己真正的能力圈!
反观那些在一开始就有很明确的指向的高考生,他们在填志愿的时候完全无需背负任何心理压力,只需要根据分数来选择自己的学校就好了,至于专业都是一早就准备好的。这种人到了学校以后,往往会成为学校同年级里面的大触。因为他们在飞速的构建着自己的能力圈,临界知识就算没有自主的去获取,也会在慢慢的发展过程中被灌输(指的是认真听讲或者是看书从而认识到)。他们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是真正的做到了为了自己。所以当然学得快乐,学得开心,学的快。这就是在能力圈内作出抉择的重要表现。所以如果有高考的考生看到我这一篇文章的话,希望你能慎重的选择自己的专业。不要太过于遵从父母的意愿与社会舆论的认可,多问百度,只有数据不会骗你🤣。
正文之后
不知道诸位感触如何?反正我是觉得,很多道理我看着自然就觉得,不咋地啊。我自己也知道啊,甚至很多的东西,天道酬勤这种我妹子还写了一副字挂在我墙头勉励我呢?但是现在知道了。这些真的不是拿来说的啊,贯彻到行动中吧!不然你就一直只是个菜逼,也就是简书上最喜欢抨击的那种--“低质量努力”的典范了。but 我最近是真的发现一个提升效率的办法了---睡好,冬天最好也午休半小时。从学习方法论来说,很玄乎的办法我也没法交给大家,只能来个这么简单的凑数了,但是这个是我亲身实践过的对我的学习效率提升最大的办法了。希望有更好的实用的易懂的办法的同学给我留言啊!! 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