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您走前面,否则我没有安全感”这是我第一次从女儿口中听到了“安全感”三个字。8岁的小女儿,还不习惯那笨重的山地自行车,有点摇摇晃晃,像成龙打醉拳。这是她学会骑车后,第一次在川流不息的公路上骑行,以前都是在小区广场上遛弯。喧闹的柏油马路上,车轮滚滚,往来穿梭,心里不免有点慌张。对她来说,这是个陌生的骑行环境,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前面需要一个熟悉的向导,给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我们骑过一段拥挤不堪的街道,拐弯朝公园路方向前行。我往后看了一下,她大概离我有5米远,我夸她技术越来越娴熟,平衡性越来越好,也很勇敢,还懂得礼让行人,紧随其后的女儿听了很开心的说:“爸爸,我到前面,我给您开路”。看着小姑娘娇小的背影,我们沿着公园的环湖路骑行了一圈又一圈。风,向我们四面八方地涌来,带着桂花的香味。虽然已经是满园秋色,但如沐春风,感觉非常的凉爽。没有爸爸在前面做向导,避让、刹车、拐弯,她每样都做得很好。我很欣慰,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全感。我有时候觉得,父母懂得放手,孩子反而会成长的更好。
在学校寄宿的大女儿回家过周末,我们有过简短而又友好的沟通。孩子们都是这样,高一已过,新鲜感都如飘落的秋叶,随风而去,取而代之的是人人内卷,暗流涌动,眼中盯着的都是两年后的高考,剑指985,冲刺上清北,倒数的孩子只能沦落到普通大学。高一上学期还是嘻嘻哈哈,似乎没有感觉,下学期才开始慢慢进入状态。有一天,孩子回来告诉我们,她前后左右的同学,都是原学校的学霸。曾经老师眼中的红人,已没有了昔日的优越感。大女儿说,每次的月考排名对她来说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她说她很绝望,没有安全感,情绪变得有点歇斯底里。我能感受到孩子的那种挫败感,我很想帮助她,甚至想替她去上考场,但这是不可能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人都一样,都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安全感。
虽然我没法给她实实在在的安全感,但我给她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中考的时候,我在原中学以年级前几的成绩考取了县城最好的高中,这应该是很值得自豪的事。但,好景不长,我发现同桌竟然毕业于全县最好的初中,中考还是年级第一。扎实的基础,良好的习惯,助他一路顺风顺水,从高一到高三,考试犹如砍瓜切菜,每次综合性考试都是稳坐年级第一。我感觉自己的智商一次又一次被碾压,和他坐在一起犹如地狱般煎熬。最可怕的是,我这个同桌三年没有挪过地方,这是上帝派来惩罚我的吗。那种感觉真的非常痛苦,我曾经无数次想中途退场,想浑浑噩噩,想得过且过,然后混个毕业证外出打工。但,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呐喊“NO,NO,NO”,我最后做出了必要的改变,那就是拼尽全力,再搏一次,我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优秀。当一个人全力以赴的时候,他做出的异样举措真的是难以置信,他可以忽略任何人对他的品头论足,他可以忘记所有的不良嗜好,他可以一周洗一次头,他可以容忍高温,他可以忽视蚊咬,他可以不吃不喝在座位上刷题几小时。换来的结果是,成绩在慢慢变好,名次在慢慢靠前,信心也在慢慢增加。当你努力的时候,我发现全世界都是善意的目光,同桌也变得可爱有趣。
我一路跌跌撞撞地进入了大学,毕业后,却发现依然没有安全感,没有背景,没有经验,到了社会,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张白纸,我不希望我的小孩,大学毕业后跟我一样。我在米歇尔·罗宾逊的自传中找到了答案,无论是米歇尔还是贝拉克,他们都是通过助学贷款,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毕业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逐步偿还助学贷款。这种模式,在欧美已经司空见惯,而我们国家,不仅要承担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学费,还得承担婚嫁费用,甚至有些人结婚后,还在继续啃老。
在米歇尔的自传中,奥巴马和米歇尔通过暑假实习,收获了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快速融入社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人生巅峰,首先我非常羡慕欧美的老头老太太,他们承担子女的义务是有尽头的,孩子十八岁之后,他们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除了羡慕,我觉得我还应该做些努力。我很清楚,我不可能成为孩子一生的依靠,我应该给孩子更多职业体验的机会,放手让她们去成长;最后,我自己也要做些改变,中国自古有养儿防老的传统,如今这个传统已变得越来越不可靠,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我得提前做好和完善我的养老计划,从现在开始,积累养老金,我的养老我做主。
小孩子说,环境不熟,我没有安全感;年轻人说,收入不稳,我没有安全感;老年人说,脱离社会,我没有安全感。安全感是什么,对小孩子来说,是勇气和信心;对年轻人来说,是拼搏和进取;对老年人来说,是学习和成长。
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父母的安全感也得靠自己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