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阅读了《学生可以这样教育》的第8章——惩戒是完整教育的需要。
陈老师说,对于“惩戒”这个概念,教师需要认真理解。狭义的惩戒局限于具体惩罚的行为,如罚站罚抄罚跑等,而广义的惩戒包含了更多教育的意蕴,包含谈心,宽恕,反省,谴责,以积极的行动弥补过失,等等。可以说惩戒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也是教育中最需要把握尺度的行为。
首先,教师要明白,有时候不惩罚比惩罚好的多。在很多案例研究中不难发现,“宽恕”在教育中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因为宽恕本身就已经是惩罚了,只不过是一种间接的惩罚——“心罚”。宽恕意在“唤醒”,它会激起人的羞耻之心,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而能使人知耻的惩罚才是教育需要的惩罚。当然,教师不能只会宽恕,必要时还是需要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但是在使用惩罚措施时,必须研究学生和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之,班级管理制度应该是健全的,但要尽量少处罚学生,优秀的班级应该有一种强大的气场,让身处其中的学生“不好意思犯错误”。
其次,教师对班级还没有具体规定的违规行为,不予处罚,即“不知者无罪”。这一点很重要,是所有规则之上的规则。
再次,处罚的原则和程序要保证班级有序运转,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有预期,处理过程要公正、规范、民主。而这些基本原则和程序如下:第一,提醒在前,警示在中,处罚在后,教育贯彻始终。第二,循序渐进,不把惩戒一次用到极致,在整个过程中要始终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第三,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惩戒应该与违纪行为有一定关联。第四,注重教育和预防,惩戒重在培养规则意识,而不是惩戒本身。我们要教育学生,规则只会让不愿意遵守规则的人难受,一个有规则意识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还有,关于处罚方法。一般来说可以有以下几种处罚方法:1.公开谴责。公开谴责,其实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只是没有专门的名称。2.诫勉谈话,诫勉谈话也是从其他领域引进的做法,适用于矫正轻微违规行为的一对一的教育,时间为5~20分钟,在谈话过程中,班主任要明确指出学生的错误,要求其改正。3.换个环境。学生有时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会显得非常兴奋,对教师的提醒和警告置若罔闻,这时候班主任让学生换个地方冷静下来即可。4.通知整改。通知整改,是指对违纪的同学不立即实施处罚,而是发一张整改通知书,告诉学生他哪里做得不好,需要改进,给他改正的机会和时间,必要时通知书也可以让家长签字。5.我为班级做一件好事。学生犯了错误就是给班级制造了麻烦。为了弥补错误行为造成的损失,可以采取让犯错学生为班级做好事的方法,以实际行动取得大家的谅解,这样学生有了“立功赎罪”的机会,集体也因此而受益。
最后,教师要明白惩戒的公正性比惩戒本身更重要。关于惩戒教育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惩戒不能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是底线。第二,成绩必须公平公正。第三,惩戒方式必须是学生能够接受或承受的。第四,应该给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惩戒方式。第五,惩戒应该与其他教育措施同时进行。在此,陈老师对“一个教师迟到,罚自己做俯卧撑”的案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警惕教育中公平名义下的不公正,这是对学生和对教育隐形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