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年,身边学习“教练”课程的朋友越来越多。与“教练”一样常被高频提起的另一个词就是“觉察”,尤其是“自我觉察”。DISC里面也有相关的描述:觉察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行为,切换自己的模式。不得不说,“自我觉察”和“自我教练”曾帮助过我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也曾带我用旁观者的身份自我对话,找寻答案。
自我觉察是指个人知道、了解、反省、思考自己在情绪、行为、想法、人际关系及个人特质等方面的状况、变化及发生的原因。
但我今天想要写的是带我入“觉察之门”的一本书——
大概是三年前,我在樊登读书会很偶然的看到了这本书,作者是越南的一行禅师。虽是修行之人所著,但是书里却没有写太多佛理,反倒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一行禅师说的正念是什么呢?是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樊登老师说,这本书对他的帮助特别大,看完之后的他在处理层出不穷的问题时能变得更淡定,方法就是从这本书中找到的。当我听完了他解读这本书后,有了很多感悟,便马上下单买了三本(另外两本送给了朋友),又仔细看了一遍,并开始尝试书中的方法。
在书里,我有两个印象很深刻的场景,一个是教你“正确的洗碗”,另一个是保持正念“吃橘子”。
一般我们是如何洗碗的?举个例子:我们约朋友在家吃饭,吃完饭后在厨房洗碗,要么是几个人一边聊天一遍配合收拾,要么就想着赶紧洗完加入朋友的聊天或游戏,于是你急急忙忙地想尽快做完,就好像洗碗这件事情是多么令人厌恶的。所谓保持正念、正确的洗碗,就是要求我们在洗碗时就应该只洗碗,要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在那个时刻,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察到我的存在、心念和动作。
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我们也就不懂得喝茶,当然也不会懂得吃饭。每天的生活就像是应付差事一样,让人感觉似乎没有生活过。
吃橘子的故事是一行禅师和他的朋友吉姆一起旅行时发生的。当他们坐在一棵树下分吃一个橘子的时候,吉姆掰了一瓣橘子放进嘴里,在还没开始吃之前,又掰好另一半准备送入口中。他几乎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吃橘子。禅师对吉姆说:“你应该把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才惊觉自己没有在正念的状态。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才叫做真正会吃橘子。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入狱,禅师写了一封短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当然,现实中可能还会有等车的时候、航班延误的时候、听一个无聊报告的时候......我们都应该专注当下,或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来观察那一刻的自己。解读时,樊登也说了他的一个小故事,是对痛苦的定义,我至今都很难忘。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不是求不得苦,而是你认为自己不应该有痛苦的痛苦。
保持正念的方法确实打开了我世界的一扇门,我也给自己制定过“周一正念日”,是真的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专注、无杂念,可在这条修习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如能保持正念,喝水是禅,劈柴是禅,行住坐卧都是禅。
能腾云驾雾或者刀尖上行走并不是真正的奇迹,真正的奇迹是在大地上行走,而你的行走却能和大地融为一体,这才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