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要素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两个要素其实称不上要素,其实它更多的应該被称作两个动作一两个针对"人"这个要素的两个动作。这两个动作解决的是门店里面的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意愿的问题;二是能力的问题。
很明显,奖解决的就是意愿的问题。门店里面的人,无论自有的导购员,还是门店的店员,都是为了赚钱来工作的,那么给予他们合理的激励,让其更愿意去主推你的产品,是比较重要的。
如何做好“奖”这件事情呢?搞清楚对象,把握好尺度:
1,如果资源无限,建议能给多少给多少;如果资源有限,搞清楚门店里真正影响最终临门一脚的那个关键人是谁?他或她应该有能力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决策。例如,能力很强的店员,能够很好的推荐和说明产品,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门店的经理人,有规定主推方向的权力,他或她下个任务,店员就会往什么方向去推等。资源有限,就得找到那个能量最大的人,不能想当然,逻辑上我们觉得店长比店员能量大,但实际上很多门店的金牌店员能量更大,因为归根结底,在一线,谁能够把货卖出去,谁才是老大,大多数时候,门店是围绕这个人在运行的;
2,把握好尺度。其实还是资源投入产出比最大的问题。销售中很多时候都不是看绝对值的,而是看比较值。选择往往是有限的,人们往往选择那个相比较更好更多的那个。给多少,尺度如何把握,看竞品就好了,给的比他多一点儿,就可以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仅可以用在产品竞争上,用在这里也是可以的。另一个需要把握尺度的事情,就是当你有多款产品在卖时,你一定有产品组合,有主推产品,有赚钱更多的产品,所以当你在做激励的时候,就需要去调节,一定是你主推或赚钱多的产品对应的激励更多,这样才能效率最大化;
3,“奖”只是代表激励,我们应该明白,激励是有正有负的,除了给予,也应该夺取,有些情况负激励的效果更好,因为够一够才能获取的动力,要比保住已有的利益的动力小。
现在店里的人愿意卖你的产品了,但他们对你的产品一无所知,我想效果也是不好的,所以现在要来解决能力的问题了,那就是“培”—培训。
在讲如何培训之前,我想说一下我对培训的几个理解:
1,培训能够解决合格性的问题,但不能解决优秀的问题。意思是培训可以让人打60分,但要达到90分,培训是不够的;
2,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重复重复再重复,不是一次性的;
3,培训最好做到训战结合,单纯的理论知识培训效果是很差的,基本没有什么结果;最不济,也要演练;
4,培训一定要有考试,考试最好有激励。
培训该咋做呢?
在我看来,不管黑猫白猫,能够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常规的方法我就不说了,讲几个我听过很绝的故事,希望能对你有启发。
第一个故事是当时公司几个省的代理商销售一把手讲的,他也是一步步从业务走上去的。他接受一个新业务的时候,就只有一个人,没有专门的培训师,没有专业的教程,但明显整个区域的销售人员销售技巧都需要提升,怎么办呢?他把所有的销售人员集中了起来,让大家一起讨论平时在销售过程中哪些产品的卖点最能打动顾客,然后写下来,大家投票选出最好的三个点,然后又让销售业绩最好的导购把这三个点转化成了最通俗的话术,最后让所有的销售人员把这些话术死记硬背了下来。最后效果显著。
第二个故事是我自己最开始实习站柜的时候。我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的实习内容就是去门店站柜体验卖货。作为一个象牙塔里走出的书呆子,没有做过一天销售的我在门店里站了15天,愣是一台产品也没有卖出去,很是沮丧。第16天的时候,我当时的导师来了,当天他没让我们去卖场上班,只是丢给我们5张正反面都印满小五字体的A4文件,文件上是我们产品的通用话术,他要求我们把这5页纸背下来,能够丢掉纸张自如地按原话100%演练。那天我是记得昏天暗地,由于是在夏天,且在顶楼,还飙出了鼻血,但毕竟读书的功底还在,还真硬生生给背了下来。我就用这套话术,在第二天卖出去了人生的第一台产品,尤记得当时试机的手都是颤抖的。
培训可以很高大上,也可以很接地气,在我看来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目的不同,手段也可以不一样。
总的来说,奖和培是针对销售人员来说的,目的就是解决销售人员的意愿和能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