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会从学校里拿回一些小点心,什么曲奇饼啊、小布丁啊、糖果啊。说是老师奖励的。
但也有因为老师的疏忽而什么也没有拿到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因此而不高兴,但是,我一点都不觉得生气。
因为孩子只有在父母这里才会被照顾得无微不至,离开家,别人不可能像父母那样重视他们照顾他们,被忽略或者被冷落,很正常。
如果因为一颗糖回家就哭哭啼啼,家长应该着急的不是老师的不公平对待,而是为什么孩子会有一颗脆弱的玻璃心。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和她一起下棋,刚开始,孩子输了难免心里搁不住,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各种不服,推棋,悔棋,耍赖想重来,争得面红脖子粗。我坚决不让步,老人看到总会抱怨说,干嘛不让让她,孩子还小嘛,总想赢的。我反驳:“我在家让她,出了家门,别人谁会让啊,一盘棋输赢没关系,但我要让她知道,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实力,就得接受什么样的现实。”
适当的输,也是成长的必须,可以锻炼孩子接受挫折的能力。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家长能有这样的意识?
大约也是遇到我这么个牛脾气的娘,所以孩子从小就特别输得起。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戏,每次输了都小大人一样摇头晃脑:“唉,实力不够,实力不够。”于是,爱找她玩的小伙伴越来越多。
邻居有个小孩儿,其实性格挺温和,但父母很好胜,哪怕是聊天,随便扯个观点,嘴上也要说赢你们。因此也绝对不允许孩子输。
平时几个孩子之间玩玩闹闹,打羽毛球踢足球什么的,只要他家孩子输了,父母就会训斥不止并传授反败为胜的独门秘籍,等技艺练成后再出来挑战,非要获胜才甘心,父母的脸色也才会彻底阴转晴。
一次两次大家也没放在心上,久而久之,没人愿意和那个小孩儿玩了,原因就一个:他太输不起。
童心天真,其实不是小孩子输不起,而是小孩子的父母输不起。
如果不是从小到大一味和孩子强调“赢”,孩子怎么可能会有这样一颗不堪一击的玻璃心。
应试教育的年代,看得开的父母,少见得很。大多追着分数不放,急急忙忙地补习各种提分策略。心智的健全,心理的完善,抗挫的能力,反而被忽略了。
“人这一辈子,怎么可能总是心想事成,能赢当然好,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这才是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个“赢”惯了的人,如何面对“输”,并且完美处理这种负面情绪,比“一直赢”重要得多。现实生活中,仅仅智商高的人,远不如心理强大的人活得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