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译文】
陈司败问:“鲁昭公知礼吗?”孔子说:“他知礼。”孔子走出去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说:“我听说君子不因关系亲近而偏袒,难道君子也有偏袒吗?鲁君从吴国娶了位夫人,是鲁君的同姓,于是称她为吴孟子。鲁君若算得上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此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孔丘真幸运,如果有错误,别人一定会指出来让我知道。”
【感悟】
这一章的内容,内涵非常丰富,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一、结婚之礼。
在我们老家小时候就听说同姓不能结婚,如果有的家庭违背了这个礼法,一辈子都会抬不起头,他的亲戚朋友都会拿这个来说事。现在才知道在周朝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礼法传统了。鲁国对这种礼法传统保持得最为完整。但是乱自上做,违背这个礼法的居然是从国君开始,所以大臣们心中不满却又不敢明言。
二、圆场艺术。
在这里看到了孔子极为高超的原场艺术。当大臣把鲁君违礼的事情来向孔子询问的时候,他们又不敢明言国君这件事情,让孔子去悟。孔子大智若愚也不明言,直接回答知礼。因为以当时的说话背景来看,孔子应该秒懂他们问话的意思,宁愿自己背负一个“君子亦党”的过错,也不愿意用自己之口来明言国君之错,这就是儒家的为尊者讳,也是不给别人留下谤上的口实。更精彩的是,当巫马期告诉自己陈司败的议论之后,孔子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为国君辩解,也不为自己辩解,同时也间接的表扬了对方,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