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一名圣人,这几乎人人皆知,可是在孔子成为圣人以前,他也像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人,过着普通的生活,每天为了生存忙前忙后。可是孔子后来为什么会成为圣人,为什么变得不再普通,为什么可以永久的被人们记住?让我们从孔子的早年开始探究。
孔子的出生是十分悲惨的。因为孔子的母亲在没有嫁给孔子父亲的事的时候,就与孔子的父亲结合,所以孔子的出生是不被当时社会所认可的。而且孔子他是属于没落贵族,他现在的出生十分的卑微。而这也会对孔子的童年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被人另眼相待,被欺负,或者让孔子更早熟,更想去发奋去改变现状。但是从孔子的生活状况来说,如果想去改变乱世是十分不易的。那我们的孔子会选择什么?是继续没落下去,还是走上不易的道路?去平天下,改变乱世。我觉得孔子是会选择第二个,去完成自己的梦想,改变乱世。或许从这一刻开始,孔子的人生就变得不再是那么普通了。
在孔子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过世了,到了孔子十几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让孔子本来就悲惨的生活雪上加霜,也让孔子从小就失去了他唯一的依靠。虽然生活如此悲惨,但孔子依旧守礼,但是孔子手里并不是因为这个礼法,是规则必须要去守,是发自内心的。孔子的礼是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孝,不然他怎会找遍各地,只为找到他父亲的墓,将母亲和父亲葬在一起。那与孔子早年经历相似的人可能会怎样?他们可能会被生活打击,不愿意面对现实,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脱离,也渐渐的忘记了自己的梦想,不再努力。或者是与孔子相同,因为悲惨的经历而更加努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不过如果选择第二个继续去追寻梦想的话,肯定是不易的,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放弃,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
后来孔子又长大了许多,开始在鲁国当官。虽然孔子开始在鲁国当官,但是他当的官都是小官,干的事也全都是鄙事,也就是杂活,杂事。地位十分的低下。那孔子为什么少时都能鄙事?我觉得孔子是依靠这些鄙事生存,这也是孔子的生存技能。但是孔子不会像一般人一样一直沉浸在鄙事之中,他肯定会去追寻他自己远大的梦想。
根据孔子当时的生活状况,他的一些行为真的很“反常”,他把古代的献祭当作玩具,虽然穷,但依旧一直学习礼。也许在旁人看来,他确实十分的反常,但是我们从孔子的角度来想,其实这一点都不反常。这只是他为了要完成梦想做出的努力。
孔子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那志于学和志于仕有什么不同呢?志于仕为了权利,为了金钱,为了背后的利益才去学习,才去当官。而志于学是因为喜爱学习,发自内心的去学习,靠知识和权力达到平天下。那孔子能做到,志于学容易吗?这肯定是不容易的,因为很多人都是为了权利去学习当官,而孔子是为了平天下,完成自己的梦想。再加上孔子的生活环境,生活背景做到志于学就更不容易了。但是孔子明明知道这条路十分的不易,他还是选择了这条路,这也让他普通的人生发出了光彩,渐渐的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