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用了齐白石画虾的手法,把梁公请下了神坛,但落地的梁公仿佛齐白石宣纸上的虾更是“惹人怜爱”。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梁实秋提倡“以人性作为文学的核心与唯一标准”的文学主张,与左翼提倡的无产阶级文学对立,批判把文学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否认其本身的价值。梁实秋所谓的“人性”本质上是以理制欲的人性论,即以理性为代表施加自我的控制。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在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文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曾有人题赠挽联“三十年来新事业、新知识、新思想,是谁唤起;百千载后论学术、论文章、论人品,自有公评”。
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里,梁实秋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例如“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个描写短是短矣,然人人听后都记得,人人读后都记得。天下之大,古往今来,演讲者如彼者有几?这就是个性。活脱脱一个向上伸须的虾。
梁任公先生的“热心肠”体现在他的真性情、有激情、炽热爱国心。解《箜篌引》时的用心与用情,展现的是先生直面死亡的勇气。讲《桃花扇》时的痛哭流涕,表现的是先生面对国家衰亡的痛心疾首。读《闻官兵收河南河北》时的如痴如狂,凸显的是先生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