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啊,鸡啊,你别怪,你是阎王的一碗菜,今年早点去,明年早点来......一把小割刀,稳!准!快!抹向扭着头的鸡脖子,只听到鸡发出“咕”一声闷叫,鲜红的血液就流到地上的盆子里......这是我久远的记忆中,外公杀鸡的场景。外公一边笑呵呵的念叨这几句,一边抹了鸡脖子。可能是因为外公魔性语言的吸引,加上速度飞快,我都来不及有别的反应,整个过程就结束了。儿时觉得很有意思,甚至是欢乐的。因为只要是杀鸡,一定是有开心的事情,比如,要过年了,或者家里重要的事情请重要的客人吃饭招待。每当这样的时候,势必家里的氛围会很好,即使我们姐弟三人犯了什么错误,都能很快成为过去。
记忆里还有杀猪,杀猪是一件更隆重的事情了。每年的腊月,临近春节,村里很多人家都会把养了一年的猪杀掉过春节。这也是一个喜悦的场景。当然这个是自己家里人无法完成的,需要去请一个杀猪佬儿,十里八乡一定有一个人是做这个职业的。当然他也会收一些费用。杀猪也是一个团体协作工程,通常还需要再请几个人一起来帮忙。杀完猪,也是要请客吃饭的,杀猪佬和帮忙的人必不可少,然后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喝杀猪汤。十分热闹。一定是家里最好的酒最好的好菜,无比新鲜的猪血,猪肝,猪里脊......还有一种情况,杀猪也意味着有重大的庆祝活动。比如结婚,生娃办酒席这种。记得儿子十岁那年,老爸专门为他养了一头猪,在儿子生日的时候杀了,家里摆了几桌,还宴请了一干小朋友。城里长大的娃,从来没见过杀猪。那次自然也没让他看见。他小时候来农村,看到猪圈里的猪,都是看宠物的心情,还伸手去摸猪鼻子甚至蹲那里跟猪聊天.......
前阵子,妈妈打电话说家里的猪不怎么想吃食了,玩笑的说大概是腊月快到了.....乘这次元旦放假三天.邀请我们回来喝杀猪汤。我其实不想看到杀猪的场景和细节。弟弟提前一天回农村,安排好诸多相关的事情,当天我回家路上一直询问弟弟:战场清理好了吗?他说:你真啰嗦,都弄好了,回来晚了,可就没好吃的了。回到家,果然如弟弟所说,猪肉都分切好了,平摊码放在大的簸箕里,院子里干净的看不到任何的痕迹,就像是从市场上买回来一样。妈妈十分高兴地说:来,来,你们一人一个猪腿,随便选......我因为不喜肉食,不想带。妈妈些许失望地说:那怎么行?你不吃,我大孙子还要吃的。
说着捡出一块前颊腿肉放一边,说:这块你带回上海......姐姐挑选了几块,她说这块送好朋友云姐,这块送老周的顶头上司,请假回来帮忙杀猪就是他批的假条,这块给自家姑娘做红烧肉......周姐夫拎了两块去还车,送他姐姐。老妈的三女儿(我闺蜜)最后来,开始选了2块五花肉,后来我看到一块更好的,瘦肉稍多一点的五花,我说:你换两块,换这个。老妈豪气的说:换什换,把这个也拿走,不容闺蜜客气,老妈迅速将我看好的这块肉塞进闺蜜先前的肉袋子里。这头猪一共150斤,大家分一分,还剩下一些,老妈炒了花椒和盐,均匀的抹在猪肉上,再放进大缸里,盖上盖子腌制,过一段时间拿出来晾晒或者放火上烟熏,这便是成了美味的腊肉了。
现在农村里自己养猪的人家已经极少了。毕竟养猪太麻烦,繁琐程度不亚于养一个宠物,一日三餐一顿不缺,都要好好的喂食。夏天要给他冲凉,冬天要给它保暖,另猪出栏的速度也太慢了,需要将近整整一年时间。在这个食物过剩的时代,需要什么都可以迅速买来。规模化,集团化,速成已经是主旋律。我想将来是很难体会到时间和天然的美味了。犹如外公杀鸡一样,必将成为久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