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1000
昨天的内容如果大家看了的话,一定也会觉得父母应该成为情绪管理型父母,是即能接纳孩子情绪,又能成为孩子的情绪管理导师。
那情绪管理训练导师是如何炼成的呢?这里邀请您跟我一起来学习关于这个问题的五个步骤。
这五个步骤可以帮助父母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这样不仅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建立彼此之间的感情联结,并且能让情绪管理训练的效果,持续到孩子成年,让孩子能够独立面对社会,成为高情商的人。
具体看五个步骤。
第一,觉察孩子的情绪。
父母一定要有对情绪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是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的基础。
感知情绪,意味着当你感受到一种情绪时,你能发现并意识到这种情绪,有经验的父母很多时候都能在孩子大发脾气之前有感觉,在孩子大哭大闹前就做好预防措施。这种经验就来自对孩子的了解和观察。
你可能会说,我的孩子,从小养到大,他是开心还是不开心,高兴还是要哭,我当然知道。但实际上,这种情绪的感受能力并不是天生的。父母很多时候也会情绪失控,比如夫妻间吵架表现出的愤怒情绪,因为担心孩子目睹这一过程,会躲着孩子,回避与孩子在情绪上进行交流,但同时也会导致他们的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能力很差。换句话说,父母没有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也很难有敏锐地觉察。
有一个方法来帮助父母们提高情绪感知能力,这个方法就是写情绪日记。可以记录一周内出现的各种情绪,写下当你经历这些情绪时的感受。这些日记会让你更加关注导致这些情绪产生的事件和想法。
你还记得自己最后一次生气、最后一次哭是什么时候吗?这种感受背后的诱因是什么?有这样的情绪时,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你是感觉如释重负,还是感觉羞愧难当呢?
同样,你也可以在日记中记录你对孩子的情绪有什么样的反应。当你的孩子生气、伤心或害怕时,你都可以随手记录下自己的反应。这样不仅能锻炼自己情绪感知的能力,也让你更了解和孩子之间的情绪交互。
第二,把情绪化的瞬间当作增进亲密感的好机会。
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坏情绪,都会下意识的去制止。“你不要发脾气了,哭有什么用啊”。有的父母甚至把孩子的眼泪当作操控家长的一种手段,认为孩子闹情绪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
这样理解能将事件从单纯的情绪问题升级为力量的对抗。父母感到自己被孩子威胁了,他们接下来会发怒,或者用惩罚的手段来回应孩子。
我们很容易发现严厉型父母的问题,但是温和型的父母也同样会遇到问题。比如在贫困或疏忽大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父母,从小就担当起了拯救者的角色。
作为父母,他们感到自己有义务摆平孩子的所有难题——每一次伤害、每一次不公正的待遇。然而,这项起初看来是“超级父母”角色的工作,会变得越来越难以胜任;父母会越来越搞不清楚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举例,有一位妈妈因为儿子弄坏了最喜爱的玩具卡车,而自己又不能安慰他,变得很困惑,甚至有点心烦意乱。
如果她不能修好这个小玩意,或者说不能让他的世界再度完整,她就不知道该如何排解儿子的难过之情。在儿子的悲伤情绪中,她看到的是他需要让一切变好的需求,而听不到他渴望安慰和理解的心声。
如果妈妈把情绪化的瞬间视为机会,她才会试着去弄清楚是什么让孩子如此生气,而不是直接对令人不快、挑衅的行为体罚她。
父亲也不会因为儿子有每晚睡觉时大哭的习惯而训斥他,才有机会去了解儿子的眼泪和他对黑暗的惧怕之间的联系。
而这些对于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给孩子有效地引导都是至关重要的。
生活中所有的情绪,包括那些悲伤、愤怒、恐惧等消极情绪,都有其存在的目的。
第三,共情。
觉察到了孩子的情绪,意识到这是教育孩子的机会之后,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
这也就是“共情”,共情就是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有共情能力的父母会怎样做呢?
当看到孩子流泪的时候,父母会想象自己就是这个孩子,并理解他的痛苦。
当看到孩子愤怒地跺脚时,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懊恼和怨气。
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把这种亲密的、情绪上的理解传递给他们,就等于我们认可了他们的经历,并带他们学着安慰自己。
这种技巧,让我们和孩子“在同一条船上”,让孩子把父母当成自己的盟友,而非旁观者。
所以一定要耐心听孩子表达他的想法,不打断,不批判,接纳他的情绪,就算觉得没道理,也不要指责他不应该那样想,不应该有情绪。
第四,表达情绪。
接纳了孩子的情绪之后,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表达情绪,用言语为情绪贴上标签。和大人一样,孩子的情绪背后也是有原因的,尽管他们通常不能准确地表达。
当我们发现孩子在因某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发脾气时,他或许在提醒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一个3岁的小孩不会对你说:“对不起,妈妈,我最近表现得很不乖,因为上幼儿园之后,我的压力很大。”
一个8岁的孩子也不会对你说:“当你和爸爸因为钱的事吵架时,我真的很紧张。”但他们表达出的情绪却是他们的真实感受。
要时刻记得:孩子是以一个更单纯、更脆弱、更缺少经验的个体在面对生活。所以要帮助孩子表达,说出他的情绪。
当你说出:你真的很生气,因为你觉得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他们分配玩具不公平,你感觉受到了欺负,孤独又伤心。孩子可能哇的哭了出来,点着头说“是的,就是这么回事”。这时候,你就知道你做对了。好好抱抱孩子。
第五,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在充分倾听了孩子,接纳了他的情绪,建立了良好的信任之后,才可以就具体的行为做出指导。
道理很简单,这时候才能和孩子讲明白,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是有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
我们对孩子无条件包容,不等于纵容孩子使用一些不恰当的、甚至是恣意妄为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首先要为孩子划定界限:生气可以去乱涂乱画,但不可以打小猫,或者用言语或行为伤害别的孩子;
其次要指导孩子解决问题,比如说说悲伤时,可以哭,爸爸妈妈可以教你如何安慰自己,平复心情的一些办法,转移注意力,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去玩喜欢的玩具,和好朋友说说等等。
以上是培养高情商孩子的五个步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练习这5个步骤,你和孩子对情绪的感知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并且更加愿意表达情感。
你的孩子也将逐渐品尝到与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共处带来的益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情绪管理训练的过程会一帆风顺。每个家庭都会不可避免地碰上一些阻碍。
好奇会有哪些阻碍嘛?后面继续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