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西很好,她很好,千帆过尽,一切也都还好。
三毛说:
“在这城市里,我相信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和我想着同样的事情,怀着相似的频率,在某站寂寞的出口,安排好了与我相遇。”
01
生活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我们永远都参不透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当我们以为故事完结曲终人散之时,
生活却悄悄在尾页烙下了未完待续。
02
我们以为失去的东西,
往往会以另一种我们从未预料的方式出现。
03
人终究是要被什么牵绊的。只是有的人走了出来,进入了期望的繁华。
有的人从未逃离,在岁月的沉淀里,将自己也变成了别人的牵绊。
——艾文茵
4
她说:“明知道天要下雨就要带把伞,明知道不会有结果就请别开始。”
05
一眼万年,六载等待,只为那七载相守。
百年孤寂,千般呼唤,甘为你一眼回眸。
06
她以为轻舟已过却早已刻骨铭心,所以她说:
“用一秒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去忘记。”
07
“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在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得近乎优雅起来。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释里,就是精神的文明。”
——三毛
08
“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我听的第一本三毛的书《撒哈拉沙漠》,
我读第一本三毛的书《梦里花落知多少》。
如今我写《撒哈拉不哭泣:三毛传》书评。
那个说,
“****我要守住我的家,护住我的丈夫,
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利的****”
的姑娘,最后选择了死亡。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荷西说,
“如果有来生,我还是想遇见你,那时我不会再傻等六年,我要牢牢抓住你,让你那颗心再不破碎,让你再不想流浪荒凉,下辈子,你要和我一起远走海洋。”
一个要去沙漠,
一个热爱海洋。
沙漠和海洋,一样空旷孤寂,却是不一样的迷人景致。
永不会携手,永不会相容。
艾文茵评价三毛说:
“或许她早已用我们理解不了的方式安排了自己的人生,或许她早已感知自己将要何去何从,但可以判定的是她未曾偏离自己的轨道,或许无法感知路上风景的莫测变幻,但漂泊的方向她早已选定。”
所以多年之后,
三毛踏上了西班牙,走进了撒哈拉。
过客终是过客,是年华里无意绽放的昙花一朵。
他乡再走他乡,是红尘里注定刻下的年轮一段。
当生存的方式只剩下逃离,
人自然要学会随遇而安。
三毛,是那样一个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姑娘,我欣赏她的不羁,欣赏她的勇敢,欣赏她活得像个天使。
怎样的灾难促使三毛走出了属于她自己的一生,我不懂。因为我从来乖巧,从不叛逆。
三毛说学校是牢笼,唯有把自己关在铁网里,才会有安全感,那是怎样的不安全我不懂。
我不知三毛是怎样遇见文字走出荫蔽的,但我知文字拯救了她,拯救了那个孤单、无助又看不到希望的孩子。
恨不是情感最深刻的宣泄,
无声才是最极端的抗争。
人总是在一段感情里学习,然后应用于下一段感情,
从懵懂到成熟,再从单纯到成长。
三毛在最好的时候遇见了荷西,我不知这话对她而言是否正确,但我想这么说。
三毛在遇见荷西之前真正爱过吗?
或者说她在走进撒哈拉沙漠之前真正懂过什么是爱吗?
我不知道,我读不出来。
但我知荷西深爱她。
荷西潜入海底前一定是拼了命想上岸的,三毛没回来,他一定不知道那是永别。那一刻,我似乎感受到了三毛的痛,痛到骨子里。
有些相遇是久别重逢,而有些分别便是此生不见。
“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
有幸相知,无幸相守,沧海明月,天长地久。”
凡是走过的都是风景,
哪怕颠簸也是为了下一片坦途。
凡是写下的文字,
哪怕青涩承载的也是生命的成长。
2019年,这是我读的第2本书。
我没想到我会喜欢上艾文茵的文字,
喜欢上她笔下的三毛。
我是喜欢三毛的,喜欢她骨子的倔强,喜欢她内心的顽强,但我不喜欢她内心的忧怆。
但也许,正是因为那些痛苦的经历才塑造了这样的三毛,人总是因着痛苦在成长。
生活总是起伏得更甚戏剧,它着手安排着一场场苦难,也悲悯地挽救着一个个灵魂。
我喜欢三毛的期待和向往。
她永远在期待,下一分钟里又有什么精彩要走进她的生活,就像她永远向往,在下一站又有什么美景等待她去张望品读。
人都不那么乐于安定。
我总觉得,人是要有什么希望才行的。
于万千世界平凡又普通的人而言,怎样才算美好?
生活一直美好,只要不思考未来。
但一年复一年,什么才算真正地有所成长。
回头无悔,再望眼前人,觉得人间值得,即是美好。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无需强求,总会有那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属于自己的安定。
你在做什么?我在仰望天空。
30°的仰望是什么?是我想念她的角度。
为什么要把头抬到30°?为了不让我的眼泪掉下来。
张培,本文作于2019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