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学习就要刻苦努力,就要下苦功夫。学校里提倡的学习方式就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
但现实情况却是,有些学生埋头苦学。别的学生学的时候她在学,别的学生玩的时候她也在学,她把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但考试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而有的学生看似在玩,做作业也很快,运动场上生龙活虎,但考试时总会名列前茅。让苦学着内心很是忿忿不平,又很无奈。
在《认知觉醒》这本书里告诉我们原来学习不是一味努力才行。
为什么?
作者讲到第一个原则是“匹配”。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深度学习是慢学习,深入钻研,看书本的内容。而听书择属于轻度学习,浅层学习,是学习二手知识。不属于自己的深入体悟。轻度学习于提升自己并没有多大作用。不提倡。听书也不关注。真正有用的提升方法是深入学习书本知识。学习,写作都来不得捷径。所以甚嚣尘上的知识付费课程,听书软件学习都是急功近利的做法,效果并不好。
触动学习法,反思每天最触动自己的内容。
读书读最能触动自己的内容,其他内容可以忽略,如此看书可以翻书,找最能触动自己的内容。找到这样的内容,再利用关联思维,关联自己以往的经验、知识,还有看到的现象。这也可以叫知识迁移,在学生学习中可以很好运用。
罗振宇先生,学到一个触动他的定理就一定会关联其他还可以运用这个定理的现象,不找出五个不罢休。
匹配原则指的是学习的知识难度一定要和自己当前的学习能力相匹配,这样学起来才会轻松,才会有成就感,成功体验。当把这部分知识学懂了,能力提升了再匹配相应难度的知识,如此来扩大自己的知识圈,逐层提升自己的能力。
关联是高手学习的暗箱。学习知识一定要学会关联。把新知一定和以往知识关联起来。就像缝扣子一样,把新旧知识缝接起来,成为一体,才可能变成自己的知识。没有关联的知识变不成自己的知识。它是散的知识。
体系,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看书不是画思维导图学懂掌握别人的知识体系。而是看别人的知识体系哪点触动了自己,能与自己以往的知识产生关联,变成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并能用次认知体系解决问题,这才叫有了知识,有了认知。没有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知识不叫知识。只能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