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不才,尝试拆解一下。首先分析是什么,为什么?最后是怎么办。
你说每天都像海绵一样积极的学习,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白跟同辈的差距,拼命想赶上,可短暂努力比不上别人的日积月累。为自身的匮乏感到羞耻自卑。
首先分辨是什么?这可能是一种焦虑,或者说是恐惧,也可能焦虑和恐惧是一类东西。
焦虑是,当下的不愉快感受,和对可怕事件即将发生的想法组成。恐惧是当下的不愉快感受,和对可怕事件已经发生的想法组成。
我觉得这更本质的可能是一种不安。你的安全感丢失了,在一个自己觉得可以,但父母不满意并当着所有人面大声训斥的瞬间;
在一个自己明明没有做坏事,却被怀疑或否定的时刻。在某个下雨天,没人来接你,一个人站在雨中的那天。
在那一天,你失去了安全感。不得不通过努力学习来证明我很好,我有价值,我是优秀的,我是值得被爱的。
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周围的知识和资源。可学习本身是辛苦付出,尤其在你没从中获得乐趣的瞬间,体验并不愉快。
当下的不愉快加上不安全感,对未来的担忧,这么差劲,将来怎么办?
最后一点是知识。有部电影英文叫《as good as it gets》,翻译过来叫《爱在心头口难开》,还有一个让我印象超深刻的翻译叫《猫屎先生》。
这翻译特别传神,就是因为表达了男主角给人的感觉,像猫屎一样不招人待见。
他脾气古怪,独居,没家人没朋友,别人都受不了他。生活像钟表,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去餐厅的固定位置点一样的饭菜。
另外还是个种族主义者,歧视同性恋,浑身上下没什么让人喜欢的。
但他是位超级厉害的作家,写过61本小说,第62本正在创作,还会边弹钢琴边吟诵他的作品,那时他神采奕奕,情感丰盛。
作品都是恋爱小说,激情澎湃,但他自己没谈过恋爱。这有些不对劲。
他写了这么多小说很畅销,看起来有丰富的爱情知识,但却没谈过恋爱。这些知识并没有帮他构筑深度的情感关系,只是彰显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知识没帮助他学会依恋,只是增强了他的自恋。
像提问中,知识的增加,好像并没给你带来好处,反而带来更多伤害。越真实的学习,学识的增加,反而让你跟世界和他人之间建立起了更多的墙。
在他的世界里,知识在关系中,是为了凸显自恋,而破坏了依恋,那这时的知识就叫做负知识。
在你和世界的关系里,知识在起负作用。看到你的问题,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这故事。
你的知识有没有可能也在这样,不但没有帮你,反而给你带来了伤害。
知识好像变成了一道道墙,把你隔离在一个小框框里,抬头只能看到四四方方的天空。这确实会让人感觉很绝望。
无法从知识中获得滋养,反而更多的感受到自己的不好和别人的优秀。他人的优秀倒映在自己身上,就是阴影,都是落差。
不安全感,和当下的不愉快,再加上知识和他人世界对你的影响,就成了你现在的感受。
这是我对你现状的理解,不知道跟实际情况有多大差距,期待你的反馈。
你想摆脱现状,询问方法。
改变世界,非心理学所长,改变世界观,是心理学的强项。也许你可以尝试改变一下世界观。
有个练习叫《一念之转》,作者叫凯蒂,是你换个角度,转变一下想法,看到的世界就会完全不一样。
大体分三部分,第1部分是明确目标,你讨厌的人或事。比如我很讨厌同事某某某,因为他总是给我穿小鞋欺负我。
你希望他如何改变?我希望他对我友好一些,关注支持我,而不是找我茬。
什么是你不想跟这个人这件事,这种情况再次经历的?不想再跟他共事,不想他总是拖我后腿,拆我台。
第2部分反问自己,这是真的吗?有了这种想法,我是怎么对待自己,怎么对待别人的?如果没有会怎样?
是真的。有了这种想法,我会感觉自己不好,自己总是做错事,很讨厌他。看见他,我就觉得辣眼睛,污染环境。
如果没有穿小鞋,没有不愉快,可能会很开心,工作很顺利。
第3部分反转思考,把句子中的“你,他”换成“我”。
同事他很讨厌我,因为我总是给他穿小鞋。他希望我对他友好一点,更多关注支持,而不是总找麻烦。
他不想我跟他共事,因为他觉得我总是拖他后腿,拆他台。这样一看好像也说得过去。毕竟关系恶劣,是两个人都有责任,而不是单纯一个人。
我们怎么看待别人,其实都是我们把自己的内在投射到了别人身上,特别是我们会把自己的“坏”投射给别人。
当你转变了观念,心境大概率就能平和一些。情绪稳定,安抚完自己之后,再开始行动,逐步追赶同学身边人。
选择关键重要的技能,掌握最少的知识就开始行动,快速度过最开始的拙劣阶段,尽快熟练上手实践。
不要害怕犯错,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享受过程,不断提高预期目标达成的概率。
这些都不是一时三刻能做到的,需要长期的付出积累和努力。
别着急,慢慢来,朝着太阳走,每一步都会更靠近希望。
谢谢你的欣赏,期待你成为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