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有个下午,在学校门口接儿子放学时,目睹了一场小小的“战争”。
站在我旁边的一位妈妈对她刚走出校门的女儿说:“我们今天去阿婆家吧。”可女儿却执拗地说:“不嘛,我还要回家喂小金鱼呢。”妈妈生气了,大声批评她:“小金鱼什么时候不能喂呀,你这孩子真不听话!”女儿噘起嘴巴背过身不理妈妈。妈妈更气了,索性拖起女儿就走。女儿则使出了杀手锏——哭。最后,女儿就这样哭着被妈妈拖走了。
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妈妈和女儿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呢?探究起来,问题主要出在妈妈对女儿说的那句话上——“我们今天去阿婆家吧。”这句话中已经含有了肯定的结论,如果这种肯定的结论孩子不能认真对待,自然就容易引发冲突了。
其实,以前我和儿子之间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战争”。当我向一位资深妈妈诉苦时,她笑着说:“你为什么不能和孩子好好说话呢?”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我开始反思自己,也开始尝试着换一种方式和儿子交谈。
比如,我想让儿子先把作业做完,然后再去看电视,我就会对他说:“你是个乖孩子,妈妈希望你能够先完成作业。”这句话虽然也含有肯定的结论,但却非常委婉和友好,所以儿子总能快乐地接受。
有时候,我还会有意让儿子参与到对事情做决定的过程中来。比如,我要去书店,就会问他:“妈妈想去书店,你想去吗?”看电视时,动画片演完了,我会问他:“妈妈想看看其他频道的节目,你有兴趣吗?”……就这样,我总是让他觉得他也参与了决定。这样做充分表明了对他的尊重,两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就会越来越融洽。而且,这个过程还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自己做决定的勇气,并学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记得有部电影叫作《有话好好说》,影片插曲中唱道:“为了大家,好好说话,为了大家,留下鲜花……”而在这里,我要向各位家长大声呼吁:为了孩子,好好说话,为了孩子,留下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