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老师讲道:“任何问题,都要从哲学上思考。哲学思考的三大基石,就是词语、因果和逻辑。首先是清洗词语,给每一个词语清晰的边界定义,这个词语才能使用。然后是用逻辑推进,探求因果,找到真因。因果关系是世界最基础的关系,每一件事情,必有其原因,原因又有其原因,无限追溯,找到真因,才能根据自己追求而设定的结果,规划行动。我们犯错误,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找到真因,失败了找不到真因,成功了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成功的,总结经验,得到的全是误会。”
原来哲学思考,这个抽象概念的落脚点是:词语、因果和逻辑。这也是日常工作中思考、推演和得出结论的核心。
我现在渐渐意识到,要回到词语的原点思考。因为我发现,我对词语的理解总是与词语本身的含义有很大出路。所以,要回到词语的原点重新理解每个词语初始的定义是什么。词语的原点也就是字典中的定义,这是每个小学生学习中文的起手式。
“每一件事,必有其原因”,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每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因果关系」,过去的我不知道因果关系,也没有有意识地去追溯『因果关系』;更没有意识到所有的「果」都有其原因,并没有复盘整理的习惯,而是将发生的一切视为一种理所当然,成功和失败似乎都跟运气有关;以及更重要的是过去过多地关注「果」,整个人沉浸在对『果』不切实际的期待中。
当我开始有意识地的思考因果关系,我发现探寻事物的因果关系就像侦探游戏一样。华与华百万大奖赛有明确的三条获奖标准,第二条是「因果明确」“为客户找到了真因,找到了战略重心,将投入放在制胜点上,一战而定的关键动作”。
华杉老师讲道:“词语、因果、逻辑,是智慧的基础,而基础的基础,又在于词语。清洗词语,是思考之前必做的事。我们所有的词语都需要不断清晰,希望我的词语清洗示范,能给读者带来清洗词语的意识和习惯。”
词语的概念不清,逻辑就没有办法推演。定义式思维是基本的素养。
上个月我跟客户提案结束后,大领导带着我复盘,他当时说:你的PPT看似有逻辑,其实并不符合结构化的要求,比如要遵循MECE原则(完全穷尽,相互独立)。那是我第一次对论述逻辑有一个“好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