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灵美好的人,首先会热爱人。一个人对共同事业的坚贞与忠诚,其源泉正是对于人的热爱。我认为,培育孩子热爱人,培育他们积极关心他人的意向,是苏维埃学校最为重要和最为崇高的一项任务。因此,我们在构建学生集体中完整的关系体系时,就要使每个学生所付出努力的主体部分都指向关心他人﹣﹣关心同学、家长和一切需要帮助和支持的人。在这种相互关心之中积累起来的道德经验,就是优秀道德品质﹣﹣无私的善良、诚心诚意、真挚的同情及有求必应等的不竭源泉。
我们在工作中就致力于使我们后代的年轻心灵压根儿不染上诸如不尊重人、冷漠无情、对同志漠不关心等毛病。在我校,如果一个学生在一个月之内没有为他人做一件好事,这样的教育就已经是不正常的了。从人学第一天开始,我们的教师、辅导员就着手在孩子们之间构建良好的相互关系,促使每个孩子平时都能关心学校里的同学,关心其他人。”
——摘自《请相信人》第51页
时隔半个多世纪,这段话仍有指导意义。今天上午,专家上完课,学生们把桌凳搬到餐厅,以便专家作报告。我在餐厅里面摆放桌凳,有老师在餐厅外面指导学生搬桌凳。忽然听见外面的老师说“快,把他扶一下!”原来有一个学生脚滑了一下,跌倒了,旁边的学生手里拿着桌子或凳子,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由于学生一个挨一个,老师也近不了身。“怎么站着不动呀?”外面的老师有些急了。一愣神的功夫,那个跌倒的学生自己起来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我背对着学生忙碌,当时也未特别留意这个小插曲。现在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的这段话,不禁多了一点感触。有学生跌倒了,且不说旁边的学生应该怎么做,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提醒、教育学生要互帮互助,不能做旁观者,今天这个老师提醒的很好。否则学生一次不知道怎么做,两次三次就会变得冷漠,将来走上社会“扶与不扶”就会成为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