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一试,跟着自然节奏背古诗
偶然中刷到一段手机直播小视频,一家三口进行背诗游戏赛。
妈妈是考官,未出镜,只闻其声,父亲和儿子双双端坐在桌前,挺腰直背,双臂叠放,目光如炬,若小学生状。父子手臂中间是一个双人用玩具抢答器。“第一首‘咏鹅’!”考官出题,父子二人迅速作出反映,高声快速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爸爸“言”疾手快,第一个背完按下抢答器。“加十分!”第二轮又开始,“第二首《风》”这次儿子仿佛得其要法,“解落三秋叶……,”边背边早早将手抬到抢答器上,终获此轮胜利。如此循环,父子二人将游戏赛玩得酣畅淋漓,孩子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此游戏激趣却也不失为一妙法。
想起十年前女儿幼时背诗情景。作为一语文老师,女儿的诗教必不能落后。方法与视频之父母形式有异但本质相同。手捧一本《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卧室中窗台权当舞台,母女二人立于舞台正中。每次十首诗歌,手机计时比赛,看谁用时最短,与小视频中的比赛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小视频上的工具更先进,玩法更刺激。孩子更兴奋。女儿用这种方法,提前同学几年就把小学必备古诗背诵完成。
可是——
到了女儿小学五六年级,老师已经带着学生将小学必备古诗词背完,她提前背的诗同学也都倒背如流,且并未对古诗产生特别兴趣,我苦心经营的教背法只落得女儿“泯然众人”的结果。
想起那时的唏嘘懊悔与失落,真不如让背诗的时光去海阔天空。
疾在哪里,我想了很久。一是功利心驱使,让孩子早学一步,赢在起跑。二是幼时的兴趣,可能不在诗,诗歌在孩子的头脑中只是规则排列的代码,她感兴趣的是计时比赛的新鲜与刺激,是夺取胜利的喜悦。那喜悦不是诗歌本身带给她的,妈妈认为的是一种错位的兴趣。这种兴趣,何能长久。
背诗只求数量,好量化,其结果多成为父母骄傲的资本。
暑假读谷一然评注版的《千家诗》,读到《花影》这首女儿当年曾倒背如流的诗句,现在却不能说出诗歌所写为何物。假如当初真的带她去看看扫扫台阶上的摇曳花影,女儿的体验是不是更直接而深刻呢?
不禁反思,《千家诗》的内容按四季排序,如若带孩子跟着自然的脚步节奏,选读适合孩子读的诗歌岂不是很好的诗教启蒙。春天去看看“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夏天去闻闻“满架蔷薇“的”一院香”,秋日去捡捡“月明中”的“满阶梧叶”,冬天去比比白雪是否“输梅一段香”。让纸上的文字活起来,读诗背诗就是感受生生不息的活泼生命。这样学诗,即使长大后诗歌的语句会有遗忘,但是诗歌产生的感发力量会永远留存。
其实小孩子更易于解诗,他们与自然天然亲近,与花相视,与鸟对谈并不罕见,诗人亦是天生赤子,赤子之心,当易相通,合适的诗词即是桥梁。
春夏秋冬大可放弃各大景点旅行,走进身边的自然就是诗教的最好选择。让诗歌和生活生命产生本应有的联系。
那就试一试,带孩子跟着自然的节奏去背背你们的“千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