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能看得出来,老师认真备了教材、学生和实验材料。我认为本课的关键是材料是否准备齐全,因为渗水实验要用等量的土壤,建议课前老师对分组的土壤进行测重,都选80克的土进行实验。另外我觉得教师用书工具箱中的漏斗非常好用,且避免了清洗的麻烦,推荐使用。本课实验用时较长,老师一定要调控好时间,分层出示器材,让学生一步一步进行观察和比较。(陈婷婷)

    《比较不同的土壤》课后反思

    这周我们的主要内容是比较不同的土壤,因为之前已经观察过土壤,知道可以用看,闻,摸的方法去观察,也知道了土壤的组成成分有哪些,所以这节课重在比较不同的土壤的特性,从而探究它们与...

  • 《比较不同的土壤》课后反思

    这周我们的主要内容是比较不同的土壤,因为之前已经观察过土壤,知道可以用看,闻,摸的方法去观察,也知道了土壤的组成成分有哪些,所以这节课重在比较不同的土壤的特性,从而探究它们与...

  • 从文章中能看出老师上课非常用心,成都的三角梅非常多,很多孩子都认为三角梅是一朵花,有三片花瓣,但是其实三角梅是三朵花组成的,作为老师一定要教授给孩子正确的知识,这一点这位老师做得很好👍。对于这课教学我的建议是:第一课时可以老师准备指定的花,例如:百合花、凤仙花和二月兰等,不建议学生随意带花,一方面上课准备太多的花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学生准备的百合花有可能没有花药或者花药没成熟,影响教学效果;三是如果学生准备的是玫瑰或者月季,花瓣太多,解剖所用时间太多。所以第一课时建议观察指导的花,认识花的结构和解剖的方法;第二课时可以由扶到放,观察更多的花,认识更多花的特征,引出完全花、不完全、雄花、雌花等。(陈婷婷)

    凤仙花开花了 教学反思

    凤仙花终于陆陆续续开花了,花是植物非常重要的部分,本课将帮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同时理解花的作用,让学生去了解花开花谢到花结出果实的整个过程。在本课,我一共用了两节课。 第一节...

  • 该老师很会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但是就《简单电路》一课,我觉得不需要连接两个灯泡,该课的任务是认识小灯座、电池盒和小开关这些电器元件后,用这些元件组装一个能用开关控制通断的完整的电路,并画电路图。所以,上课前可复习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发现一直用手连接不方便从而引入元件;再观察元件的结构尝试用元件组装一个完整的电路;最后规范画电路图。在用元件组装电路时,可能学生会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老师可以不用具体介绍什么叫串联,什么叫并联,只需展示有不同连接方式即可,因为在本单元第八课会具体介绍。40分钟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一定要把时间留给最需要认识和理解的内容。(陈婷婷)

    《简易电路》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上第一个班时候我立即发现大多学生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但是当让学生连接两个小灯泡时候大部分同学采取了全部...

  • 首先,看到了这位老师试教后的思考和改进,非常好。电器元件的引进就是为了解放双手,这一点通过老师幽默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追问:为什么使用了小灯座和电池盒就可以解放双手呢?它是怎么做到的?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关注元件本身的结构中。
    其次,关于连接方法的问题,很多孩子连成了并联,这可以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伏笔。如果老师确实想让学生都连串联的,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连接方法的方式提醒。
    最后关于绘制电路图,我觉得没有必要让学生画一个很复杂的电路图,一是因为上课时间有限,二是因为本课的重点是教给学生规范画简易电路图的方法。所以建议老师先提出画电路图?放一张复杂电路图的图片问:你们觉得能画成这样吗?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简化画法,然后教给学生规范画法,最后让学生照着画即可。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小建议.(陈婷婷)

    (简易电路)教学反思

    简易电路这一课是学生形成电路概念的一堂核心课,学生将会在这一课通过新的电路装置去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应该是怎样的。同时,学会观察并绘制电路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在这一课...

  • 起始课有两个目的:1.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2.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我觉得这位老师做的特别好的地方有:整合之前学生种萝卜的已有经验;通过有趣的视频资料拉近学生对岩石和土壤的距离感。关于孩子孩子们带来的岩石想知道名字我的建议是可以收集起来学完本单元以后看能不能解决;还有利用软件识别;也可以顺势而为让孩子收集岩石分类的资料,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起始课,从这一节课开始,本章都将围绕岩石和土壤进行观察与研究。 四年级的学生对土壤并不陌生,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孩子,因为他们上学期有过在土壤中种植萝卜的经历。在...

  • 看了老师的反思,非常高兴这位老师能带着教学目标去思考本课的教学安排,并且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理解本课的教学环节的:1.聚焦环节通过孩子玩橡皮筋引发学生对于弹力的原有认知;2.探索环节通过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实验来感受弹力,最后研讨和拓展环节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弹力的认识。本课时间较紧张,建议拓展环节可以改为老师演示。另外提前给小车加好配重,将软尺提前贴在地上,都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实验。(陈婷婷)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课后反思

    孩子们上一周学习了用气球驱动小车,这一周学习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问题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本课活动较多,而且都是由探究活动引入下一个研究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由活...

  • 能看出来老师是认真研读了教参和学生的。关于食物的营养,学生都有自己的认识,所以上课一开始交流自己的原有认知,从孩子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很不错。在这里我建议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作补充,最后小结。其实关于食物中含有哪些食物成分,多数学生是知道的,甚至有部分学生还知道有薄荷等App可以查询营养成分,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引入实验。如果孩子知道面粉、米里面有淀粉,可以问问孩子有什么办法能让淀粉显现?如果孩子不具有这方面知识可以直接介绍。总之,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上的因势利导更受学生欢迎。另外,本课我有一个小建议,就是带的食物要分开放置。放置在一起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陈婷婷)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食物》中的第二课,学生在之前已经对一天中吃过的食物进行调查,并且也能根据生活经验说出一些食物的营养,但是本节课重点就是通过一些实验对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进...

  • 从吃面包开始引入新课,设计了一个真实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非常好。我建议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吃,边吃边思考,面包吃下去经过了哪些器官。
    在探索环节中,建议老师加强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例如:为什么胃像一个口袋,它可能有什么用?再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加深印象。(陈婷婷)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教学反思

    一、聚焦:准备了一个小面包,给表现好的学生当作奖励,并让他给同学们展示了吃的过程。提问:“这个面包经过了口腔,又去到身体的哪些地方了呢?”由此作为课题的引入,学生很感兴趣...

  • 看了这位老师的反思,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是带着发现的眼睛来教学的,学生在活动中出现问题也能及时的去纠正。我是这样看待吹哨子的活动。本课只是通过吹哨子的活动引出每个人呼出的量是不同的。用吹风车等其他方法只要学生初步发现每个人呼出的量不同即可,不需要过分纠正操作是否规范。其实学生说到拿一个袋子收集呼出的气,我觉的老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就发给学生一个保鲜袋让每个学生收集,然后把自己呼出的气扎紧进行比较,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发现只能从袋子鼓得大小初步判断出谁呼出的量多,这个时候老师再追问: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呼出了多少量呢?再引出简易肺活量袋再测试更有意义。(陈婷婷)

    《测量肺活量》教学反思

    学生在之前体检的时候就测量过肺活量,知道用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肺活量的大致方法和步骤,部分学生仍然记得当时测得的数据。但是学生普遍不知道肺活量测量仪的测量原理,也不知道这个指标究...

  • 看得出来,这位老师很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很有意识得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从图片上也能看出学生的分组活动的常规也很不错,大家都积极沉浸在实验中。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尝试。不过我也有一点点小小的建议:老师先出示三组材料后,先请孩子思考怎么利用这些材料来研究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关系,还可以让孩子们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全班交流交流,再让学生看书对比书中的方法是不是和我想的一致,还有哪些地方是我没有想到的。我觉得这样做可以避免有些孩子照本宣科,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小的看法,仅供参考。

    《 声音的强与弱》教学反思

    本周我给孩子们上了声音的强与弱。 实验主要内容:三个探究实验 课本上有三个探索实验,分别是:用不同的拨动钢尺;拉动橡皮筋;敲击小鼓 这三个实验目的都是为了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

  • 陈婷婷(观察员)

    声音的强与弱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人是如何听到声音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对多个发声物体进行观察,寻找共同发声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关于老师最后的一个问题,我的理解是学生已有的认知已经知道了用力敲,声音强;轻轻敲,身音弱。那这课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什么内容呢?我觉得是帮助学生把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建立起联系了,找到为什么用力敲就会声音强的根本原因。如果老师一开始抓住了学生的这个认知空缺点,我相信学生一定会饶有兴趣的开展实验。
    另外关于学生回答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能看出这位老师上课比较扎实,学生对于概念掌握情况较好。

    声音的强与弱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人是如何听到声音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对多个发声物体进行观察,寻找共同发声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声音的强与弱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人是如何听到声音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对多个发声物体进行观察,寻找共同发声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看了这篇反思,能够看出这位老师是认真解读了教材和学生的,我是这样看待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多种物体在发声时的表现,即:都在力的作用下做往返运动,我们就把这个过程叫振动。我觉得理解什么是振动是最关键的。所以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让橡皮筋发声时,我先给予了肯定,然后让孩子比较哪种方法发声更明显了,它在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的表现?(通过筛选的方式聚焦核心问题)另外借助其他物体将振动可视化也比较重要,所以在观察音叉振动时可先让学生摸一摸发声的音叉(初步感知振动),再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思考是否能借助这些材料让我们看到这个振动?在课的最后还可以安排一个摸声带的活动,我觉得通过多种物体多种方法对发声和不发声现象的对比观察,学生一定能给对振动有很清晰的认识。(陈婷婷)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声音单元的第二课。在本课教学中,存在一个实验,即学生用一根普通的橡皮筋,感受橡皮筋的发声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想出了多种办法。他们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