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九如巷,北方某省城盛天市很普通的一条小巷,长不过300米,宽不到5米。小巷虽小,却驻有两个很牛气的单位:一个是市政府招待所,大名“迎驾阁”,出入的都是上至京城下至地市的党政要员;一个盛天军区联勤部,堂堂正军级单位。
故事围绕5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的展开:第一个是1979年3月1日出生的盖巧巧,盛天音乐学院前学生,迎驾阁客房部经理,市政府办公厅接待处副处长刘大庆的远房表侄女,与军人有着理不清的交集与关系。第二个是1929年11月29日出生的佟九芹,副军职离休老干部遗孀,人称佟姨,盛天军区联勤部门诊部离休女护士,老八路,离休不离岗,常年着旧式军装,每天坚持到门诊部义务上班。佟九芹、盖巧巧秉性各异,从彼此厌恶到相互理解认可,最后成为忘年交。第三个是1979年3月1日出生的宗濮莲,盛天军区联勤部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周牧仁的爱人,开过饭店,卖过体育用品,随军到盛天市后无业,受丈夫影响迷上写作,写了数百万字的网络小说。第四个是1969年3月1日出生的盛天军区联勤部军史馆专业作家曾关键,从事过纪检工作,曾任某集团军政治部纪检处处长,因仗义执言不讨领导喜欢,加之擅长写报告文学和小说而被迫改行。第五个是盛天军区联勤部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周牧仁,1975年6月1日出生,四川北川人,盛天军区联勤部政治部宣传处教育干事,提干后经历坎坷,爱好文学,立志创作反映军人婚恋的长篇纪实报告文学。
通篇采用一人称、漫谈式的写作方式,采用三明两暗4条叙事主线。三条明线,借佟九芹、曾关键、周牧仁的视角,全方位展示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中国军队发展变化的历程;重点反映1997、2003、2015年军队三次改革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两条暗线,借盖巧巧、宗濮莲的视角,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间百态,透视复杂社会环境对军营的冲击,以及给军队改革带来的冲撞。
全篇正视社会矛盾问题,但不刻意渲染阴暗面;以弘扬正能量为主,重点展现军人的家国情怀;用更多笔墨刻画军人、军属的牺牲奉献精神,同时以点带面地反映部队存在的问题,以期带来更多更深刻的警示性启示,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强军的伟大实践。
本书已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中图网、当当网有售。
九如巷
谨以此文,献给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身改革强军伟大实践的人们。 ——题记
序篇:巷如一陌
第一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一
你喊我啥?九斤老太?我说小蹄子,你都奔四十去了,还这么没正形?告诉你多少回了,我叫佟九芹,不叫佟九斤!你见过九斤的单棵芹菜吗?没见过?我知道你没见过!没见过还吱哇乱叫?盖巧巧同志,我告诉你,别跟老太太我扯犊子,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老娘一会儿还要去查房。接个电话不用我掏钱?小祖宗,这跟钱挨得着吗?我是真有事啊。昨晚我们门诊部住进一个小战士,急性阑尾炎,半夜紧急做了切除手术,我得赶紧去瞅瞅。
你说啥?给老娘大声点!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耳朵背。啥?裁军三十万?这个我知道,刚才看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直播了,地球人都知道的新闻,你咋呼咋呼干啥?再说了,你一个地方老百姓,市政府招待所接待部经理,家里又没个当兵的,裁不裁军跟你没有直接关系嘛,咋就这么上心呢?哈哈,你看你看,你佟姨我真是老糊涂了,你不是在和我们军区联勤部的大作家曾关键处对象嘛,关心一下部队改革也是正常的。我说,你们两个岁数都不小了,又都是过来人,我看你们处得也不错,赶紧把喜事办了。再不办,等裁军一开始,老曾调动工作离开盛天,我看你一个人怎么办?更何况,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再不抓紧,我这棵九斤老芹菜怕是喝不成你们的喜酒罗。
内幕消息?有啥内幕消息?肯定没有!别说我不知道,就算我知道,也不会告诉你。你们年轻人不是上网吗?听说网上啥都有。咱俩感情好?这跟感情好不好没关系!眼看你就要成为部队家属了,军事机密懂不懂?保密守则懂不懂?不懂?没关系,回头让曾作家给你上上课。那个老小子,文章写得好,口才也是杠杠的,保准儿给你说个清清楚楚、道个明明白白。
你问我对这次裁军有什么看法?能有什么看法?中央决定了,咱就照着做,就这么简单。我说盖巧巧同志,有点觉悟好不好?你那位曾作家还没着急哩,你这个没过门的媳妇怎么还先上火了?皇上不急太监急?曾作家不是皇上,你也不是太监嘛。哈哈,怎么着?千万别告诉我你要赶时髦去做变性手术。知道你是顺嘴一说,你真要变成男人,我第一个不答应。身体和性别都是父母给的,瞎折腾啥呢?
好吧,趁这会儿老娘我心情好,就给你这个小蹄子讲一讲部队裁军这点事儿。我跟你说,裁军不是什么新鲜事,你佟姨我十四岁参加八路军,建国后的历次裁军我都赶了,算这次,应该是第十次……啥?加上这次是第十一次?你都在网上查过了?好吧,就算十一次,不跟你犟了。反正不管是多少次,都没啥惊讶的。部队么,终归是要打仗的,打仗就要打赢。怎么才能打赢?靠改革。你想啊,同样是打仗,古代和现代能一样吗?不一样。七十年前和七十年后一样吗?不一样!国际形势,国内环境,武器装备,敌人和对手,都在不停变化,不改革就跟不上形势。刚建国那几年叫精兵简政,现在叫改革强军……听不明白?那就好好听着,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
一下裁三十万裁,裁多了?多啥?一点不多,这叫精兵之路,早就该裁了。刚解放那阵子,全军五百五十万人,压缩到四百四十万;抗美援朝爆发后,又增加到六百二十七万。之后,逐步往下压减,从四百万到三百二十万,再到二百四十万;六七十年代,苏联想欺负我们,加上印度在西藏边上整事,部队又扩编到六百一十万;一九八二年减至四百万,一九八五年裁减一百万,一九九七年减掉五十万,二零零三年减员二十万……我咋记这么清楚?哈哈,你上你的网,我看我的报啊,报纸上都写得贼拉明白,能不一清二楚?再说了,我拿着报纸照着念,还能念错?眼神还好使?废话,绝对没问题!别看我是个八十六岁的老太太,身体好着哩,头不晕眼不花。羡慕吧?羡慕有啥用,谁叫你不早点出生?要是你早出生五十年,说不准儿咱俩还是战友。
你高攀不起?扯呢。盖巧巧是谁?咱们九如巷的大名人,堂堂市政府招待所接待部经理,党政军民,三教九流,凡是有头有脸的,谁不认识你?你有事儿吱一声,一帮人屁颠屁颠地帮你摆平。哈哈,我又忽悠你?我忽悠你干啥?!扯远了?那好,咱不扯淡了,接着唠裁军。
这么跟你说吧,裁军这个事,表面看是数字的变化,减少的是人头,实际上复杂得很,不是掰几个手指头就能整明白的。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编制,体制,结构,运行方式,保障模式……一句两句还真和你唠不明白。你家老曾在冰城工作时,写过关于二零零三年裁军的报告文学,抽空你看看。要不这样,晚上等你下班了,到我家来,咱们娘俩儿好好掰扯掰扯。啥?你要叫我奶奶?拉倒吧你,刚才还喊我九斤老太哩,这会儿又突然讲起文明礼貌来了?呸!小蹄子,我告诉你,别跟你老姐来虚的,咱姊妹俩谁跟谁啊……好了好了,你叫我什么都行!不跟你瞎扯了,我得赶紧去病房,也不知那小伙儿疼劲过去没?
【桐言无忌】
他来了,他来了,他来了——渝夫又一大作问世啦!继《我和邻家女孩那点事儿》后,《九如巷》如期与读者见面了。该长篇通篇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与大家进行日常讲述巷子里发生在几个人物身上的故事。方言口语,通俗易懂。
以第一人称书写,方便主观心理的描写,带入感强烈,易于抒情。从叙述角度讲,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使小说更具真实感。所以当你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从而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也渐渐缩小了距离。从感情表达上讲,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形象逼真!
譬如,作者笔下的第一位主人公”佟九斤“,这位”芹菜“大姨非同一般战士,八十多岁了,思维如此敏锐,反应如此迅捷,言语如此犀利,怎一个”老太“了得!
不,不能称之为“太”,应该呼之为“师”,我的乖乖——佟老师,桐言好想听您神侃特侃,不知能否有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