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2021年100天精时力营·乘法
今日主题:2-3(插播)学习力小故事2
学习日期:2021年11月17日
1、[我记]我学(客观)+我思(主观)+正反栗子+行动:
1.1和高手过招
1.1.1[我记]崔律分享了一个漫画故事:
主人公:“此番来雪月城真是来值了。”
同伴:“小师叔你差点被人打死还来值了。”
主人公:“能正面接剑仙一剑而不死胜过练剑数载”
崔律还分享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关于古智慧的院长爷爷,崔律每次见到院长爷爷都会跟他打招呼。崔律还提到了自己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就是发现有人在电梯间或者是在公司遇到老板都不敢或者不愿意正面打招呼,会躲着走。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法庭的例子,在案件开庭之前会做各种各样的准备,但真正到法庭上面对法官还有对方律师才是真正的和高手过招。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观念很重要,和高手过招同样重要。
1.1.2[我思]虽然保持谦逊好学很重要,但在有机会的情况下还是要选择和高手过招,因为那样的话会提升更快。
1.1.3[反例]回想起刚入职的我也是经常躲着老板走的人,有时候同时进了电梯会很局促的向老板问好,错失了很多可以和高手过招的机会。
1.1.4[正例]今天上午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问题,我整理思路之后马上汇报给了领导,因为在汇报的时候我是带着解决方案去的,领导听了我的方案之后没有马上采纳,而是给了三个可以获取到详细信息的渠道,并建议我重新收集信息后进行判断。通过这次沟通首先我获得了领导给出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再者我把自己的方案和最后确定的方案进行对比之后确实觉得后面的方案更有说服力,客户看到准备详实的资料也很轻松地接受了我们的建议,最后这次成功的经历让我很有成就感,同时也增加了工作的积极性。看来和高手过招真的是受益匪浅呢。
1.1.5[行动]不放过每一次和高手过招的机会,以后在崔律的早课和冥想课上主动举手提问或者分享自己的收获,频率先定一周至少一次吧。
1.2谦逊不等于不自信
1.2.1[我记]崔律展示了两张图片,一张是孔雀,一张是向日葵,想通过这两张照片让我们感受自信的状态,就是不偏不倚,展示真我,灿烂阳光的状态。
1.2.2[我思]感觉崔律好喜欢概念的辨析呀,或许这正是崔律逻辑力强的原因吧,因为头脑中的概念都是很清晰的,所以错用和误用的概率很低,讲出来的内容也更加明了。
1.3不要自责而是要负责
1.3.1[我记]自责会拉低心力,而负责的态度会让自己的状态更加积极,努力去想可以行动的方向。
1.3.2[我思]这里想到了《重塑心灵》里面的片段,当感觉自己做不到某件事的时候,不要告诉自己“我不能xx或者我做不到xx”,而是要告诉自己“我只要做xx就可以实现xx”,就是不要把一个消极的、封闭的念头放在自己的脑海里,比如“我不能早起”,而是要问自己“我怎么做才能实现早起”,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会促使我们思考,比如“当我按时早睡,调好闹钟就可以实现早起”。
1.4讲的好&做的好
1.4.1[我记]先“做的好”再“讲的好”,成为那个可以做到的人更重要。
1.4.2[我思]“讲的好”比“做的好”容易,因为大家老说知易行难,现实也是这样的。但如果在某个领域自己本来做的不好而想要讲的好其实很难,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你没有做到,也很难说服别人。比如如果一个销售业绩平平的业务员去讲销售课,那大概率也没多少人真正听他讲,或者只有班上学习第一的同学去分享学习方法同学们才会认真听。所以要先做到,做到更好,甚至做到某一个领域的前20%或者1%,才能更让人信服讲出来的内容。
2、[我谦]对其他伙伴日志的从之和改之:
感谢Irina小伙伴的分享:能学到多少在于听的人,不在于讲的人。
[我谦]从之:这句话总结的很赞,在昨天特定的学习环境下这句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包括崔律讲的几个例子都很适用。
改之:由于强迫症我想给这句话加个前提,我觉得这句话其实还是有适用环境限制的。比如我们不能选择讲授老师的情况下,这时用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去学习任何我们可以感应到的地方。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在我们可以选择讲授老师的情况下,我们肯定是会选择那些能让自己信服的人(比如崔律)来讲授知识给我们,所以我想说,我们最终到底能学到什么程度其实“讲的人”也很重要,讲师和我们自己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就像崔律经常说的学生准备好的时候老师就出现了,好老师和好学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活中也许我们做选择的机会很少,比如在工作当中我们的同级、上级和下级是基本固定的,我们通常情况下没有办法选择,但是也不要忽略我们可以做选择的那些时刻,当我们能够掌握选择结果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和欣赏的,这样我们的进步才是最快的。
➽总结:综合以上,我的观点就是:①如果可以选择,那我们要选好“讲的人”,这样更容易吸收他讲授的知识;②如果这个“讲的人”已经是既定事实,在我们的影响圈范围以外,我们暂时没有办法去改变,那我们要调整好心态做一个能够充分吸纳和接收的“听的人”。
➽新知:分析完上面的观点,我有了一个新知,那就是保持开放和接纳的心态很重要,不要偏执于自己的固有认知,从多个维度、多个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学习和吸收优点。
[反例]我在读初一的时候因为不喜欢第一学期的数学老师所以数学基本在及格的水平左右,第二学期换了一个我很喜欢的数学老师之后成绩也突飞猛进。其实这就是对“讲的人”过分偏执的例子,因为由哪个老师来将数学课是学校安排的,完全在我的影响圈之外,当时我应该做的其实是努力吸收老师讲的知识,而不是把它作为偏科的理由。
[正例]今天上午听了一位同事对项目的看法,因为有昨天警惕傲慢心的学习,虽然我对这位同事没有特别好的印象,但是我还是很耐心的听完了他的内容,并从里面听到了部分的可取之处和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种感觉也很神奇。
[行动]:下一次与其他人对话的时候不管对方是谁都聚焦在内容上,尽量避免负面评论,寻找自己赞同或者让自己受益的点,如果有必要可以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再次感谢Irina小伙伴的分享,谢谢你的观点引发了我的思考,谢谢谢谢谢谢~
3、[我问]自问/问崔律+自答:
[自问]一方面我们学习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要用发现的眼光去向周围的人和事学习;另一方面我们又说尽量要先自己做到然后再讲出来,前者是放低对讲者的要求,后者又提高了对讲者的要求,这两句话矛盾吗?
[我答]并不矛盾。其实是自己所处的身份不同。三人行必有我师中的定位是一个学习者的角度,作为学习者我们要对周遭的信息和知识保持敏感,保持好奇;先做得好后讲得好中定位是一个信息分享者的角度,如果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听我的想法,那我自己必须做到,而且做到足够好才会让输出的内容更加有说服力,更加让人信服。所以其实这两句话都是在对不同身份下的自己提要求,因为比起改变别人改变自己更加容易做到。
4、[我说]其他话语/预习:
[预习]佛学:一位智者结合自己的哲学思辨和顿悟体验提出的学问。
佛教:传承佛学的组织(学院)和佛学共同构成的体系。
佛学中的科学:摒弃佛学中形而上学的部分,探讨那些可以纳入现代心理学和哲学范畴的自然主义的部分。
[我说]①思考就是有魔力,越来越享受[问崔律]这个环节了。
②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