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获
1.坚持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学习不仅是行为层面的事情,还是和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合的事情,除了有理性,还要有更多的感性。
学习成于专注,每天找到快乐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家长看待孩子的学习,仅仅只看到行为,只从行为层面去要求孩子,没有让孩子找到成就感和意义,时间长了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只有看到行为背后的感受,才会在学习中找到新鲜感。
关注行为和感受,理性感性手牵手。
2.向牛人学习,和比自己厉害的人在一起,了解牛人的想法方法,建构自己的东西。
和高人在一起,会有压力和不自信,总是看到和牛人的差距,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努力。和牛人在一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样去比较,怎样向牛人学习。
读懂教育的本质(建构),必须像优秀的人学习。只有看清本质,才能更好的学习牛人。放弃傲慢,承认差距,关注当下的行为(努力),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认知。
我们常看到差距,容易忽略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信心受损,必须改变这一点。
放慢学习知识的速度,而不放慢成长的速度。把知识变成能力,学到做到。改变以往学习的模式,放下期待,找到身边的牛人,坚定学习;多读好书。
3.循序渐进(小步子原理),我们往往急于求成,忽略了很多细节。太想改变孩子,急于一步到位,忽略了从细微处和孩子连接。放下不切实际的想法,怀有定力和耐心,慢慢来。
4.学会融会贯通。亲子沟通中放弃硬碰硬、过于强加、批评指责等,不焦虑、以柔克刚,改变以往的模式。
学会四招:以退为进,舍弃旧的做法和习惯;学会先输后赢;广摄信息,吸取经验;不怕困难,迎接挑战。
16字真言:面临挑战;释放自尊;找回平衡;不硬抵抗。
孩子的焦虑90%来自妈妈的唠叨,沟通时家长自己要放轻松。
我的感受
1.今早一开讲,李老师就提到:学习除了要有行动,还要有感受,每天重复相同的行为,但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新鲜的,让孩子不会觉得学习那么枯燥乏味。等于复习了一下昨天学习的内容,让我的理解又深化了一步,特别感谢李老师!
2.一位连麦的妈妈提问青春期儿子的问题。开学上高一的儿子自己要求在家上网课,但又管不住自己打游戏,妈妈批评他时,他说脏话,被妈妈打了几次,过后又给孩子道歉。
李老师的分析:孩子长大过程中,家长没有做好准备,只能用老办法控制孩子;孩子没有学会自主学习,家长翅膀太大,罩住了孩子。
李老师建议:a.家长自己来学习,持续学习,给足孩子心理营养;b.了解青春期孩子特点,列一份孩子的需求清单,看看怎样做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c.每天给孩子三个肯定,把孩子在乎的东西还给他;d..和孩子讨论怎样玩游戏,过去做错的地方真诚向孩子道歉。家庭教育要有rong(容纳、融合、荣错)错机制。
孩子说脏话、打游戏,都是要彰显他的力量,他需要被看见。妈妈自己要柔软下来,柔软了能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爸爸的支持能给孩子力量。妈妈眼里的问题其实都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我很认同李老师的分析和建议!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就是在向家长表明:自己长大了,需要被当大人对待,需要被看见、被尊重。换个视角看青春期孩子的问题,问题就不仅仅是问题,而是这个阶段孩子们相对普遍性的特点。只有所谓的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我的行动
昨晚尝试快速阅读(李老师直播中教的方法),效果挺好,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