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明知道下周一要交方案,这周五下班了还没整出大框架,但回到家仍要先打游戏、追剧,安慰自己“明天再说,时间还来得及”。
本来计划好周天出去踏青爬山,但吃过饭拿起手机就懒得动弹,告诉自己“下周再去吧,今天天气不够好”。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不想做的事,总能为自己找出恰当的理由,说服自己“再等等,不用急”。
久而久之,养成了拖延的习惯。心理学家乔治·哈里森说:“拖延是一种不能按照自己的本来意愿行事的精神状态,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
尽管意志力和拖延看起来似乎没多大的关系,但拖延的确是人在惰性心理影响下导致行动力减弱而形成的一种陋习,让人一步步地耗下去,最后一事无成。
心理学家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20%的成年人报告自己有拖延行为。由于绝大多数人认为拖延不是好事,所以实际数字可能比20%更高。
那么拖延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又有哪些危害?怎么才能克服拖延呢?明天我们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