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今天我阅读的是第八章——《创作教育类文学作品》
我不敢谈创作,因为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但我绝对相信每一个学科的老师都可以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吴老师说教师想要更懂教育,应该先从记录教育生活做起,要人人写学生故事,还说“教师的教育生活就是学校和课堂,构成教育生活的元素就是与校长、同事、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交往活动。”那教育生活,是否包括学生故事?
我认为学生故事就是以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记录与学生交往的故事为素材,展开对教育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这样来说,是不是写学生故事就是在写教育故事?
在我的认知层面上,我认为我们平常所写的都属于教育随笔,只不过有的案例研究性更强一些罢了,有的可能只是引发和教育有关的思考而已。
吴老师说,教育生活和教育随笔不能混为一谈,那有什么区别呢?
吴老师说,写教育生活、写学生故事实质上可以归类为教育案例研究写作,强调了教育写作对于促进教师教育反思、进入思考与研究状态、解决真实的教育问题、改进教育实践的重要意义。而教育随笔与教育案例研究的区别在于它们关注点或书写重心不同。
案例研究,重在有案例提取需要关注的教育问题或现象,展开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思考、研究、寻求策略;而教育随笔,重在有趣味的记录、描述所见所感所悟,虽然也关照教育现象,阐述思考,却往往“点到为止”,并不系统、深入,而是随性、自由地“表达自我”。类似散文——文体自由,不拘一格,短小精悍,在感人至深之后寻求共鸣,抒情言志,启迪思想,更接近文学作品
怎样写教育随笔?
(1)对于所见所闻,尽力还原,不露声色地把读者带进自己所感动的那个现场——让读者如同自己在身边,听己所听,见己所见,共鸣内心所言。
(2)固定时间让自己坐下来写,哪怕是挤牙膏似的,也得坚持,积极地捕捉一丝丝灵感。
“写文章,靠得住的往往不是才能,而是坚持。”说的太对了!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读书与写作的人,都很了不起。我从2019年年末开始在简书上尝试写作,中间也曾坚持日日更新,每天一文,可没过半年,我就觉得无话可说,无话题可聊了。几乎断更了。甚至在2020年冬天我晋升职称那半年,我彻底断更了。好像借口都是“忙”、“没时间”。现在看来,那只是给自己偷懒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写作,不能靠一时的心血来潮,热情一过,又无动于衷。坚持,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3)对接讲话,丰富内容与思想,把自己每天的“所思要讲”变成“美文”作品。
让我们少一些束缚,多一些随性,不用在乎写了多少字,只在乎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传递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