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人有着自己想象和现实。但在我们婴孩时期,常常分不清现实和虚拟想象,分不清理想与梦境。比如,孩子梦中梦到令ta害怕的事物,哭醒了,醒了之后还在逃避梦中发生的情境,这是分不清梦与现实的例子。养过孩子的都有类似额深切体验,说得再多的“那是梦,只是梦”之类的话,难以平复孩子大哭大闹的现状,只需要抱过来拥抱他们,他们会在一两分钟之内立马安静下来。
很多大人喜欢看鬼片,看恐怖片之类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有鬼的动画片不要给孩子看。也许给孩子造成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对孩子一生都有影响。
正常情况下,孩子会有现实部分和虚拟部分。占的比率分别是70和30。倘若成人给孩子的环境中,虚拟过多,孩子会出现幻觉,幻听等。所以多给孩子带入现实的东西。而且尽量陪孩子接触大自然,少一些机械类的产品(iPad,手机,电视,书籍属于机械类产品)。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玩一玩,水土泥沙等。不仅可以很好地增加触觉,也可以增强良好的空间思维。德国有个沙盘疗法,通过沙子治疗心理疾病的。目前中国也有。动画片戒,很难;所以尽量给孩子看些健康的,没有鬼神之类的东西的。我们小时候看的水墨画的,小蝌蚪找妈妈之类都可以给孩子看。虚拟过多的不要给孩子看了,比如机器猫,奥特曼。
虚拟过多的话,孩子分不清现实和梦境。做噩梦就大哭,闹情绪,大人说的吓唬小孩的话,孩子会梦到,醒来不安。越吓唬,孩子越是沉浸在虚拟世界里头,出不来。
有人问我,6岁的小朋友去看过鬼屋,还有个十几岁的男孩,有影响吗?我答, 以后不要去了,孩子对不好的东西会有记忆。对于孩子来说,是种恐惧记忆,这种记忆如果在孩子脑海中非常深刻,外显没有显现的话,会藏在潜意识里。长大遇到类似事情,会将童年的记忆激发。
一次听到一位年轻妈妈聊到自己女儿,妈妈不断给孩子输入自己已知的内容。一套经典绘本《鼠小弟》,上面本来没几个字,但是妈妈非在讲故事过程中,不断说一些孩子被坏人抓了,孩子丢了之类的虚拟。原本的经典绘本,被妈妈给扭曲成了现实版的宝贝没回家。妈妈每天在孩子睡前都说,我听着都有种抵触情绪。但对于她刚满周岁的孩子来说,孩子会全然接纳妈妈给予的东西,不管好的还是坏的。所以书给孩子看时,尽量少加一些自己的恐怖虚拟,让孩子回归现实,与现实生活接轨。孩子长大后,自然没那么多虚拟害怕了。
更多需要回归现实的是大人,引领孩子的也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