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概述
本文以生态学的理论为基础,探讨中小城市常规公交系统的建设适宜度。作者将常规公交系统视作一个“活”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位理论来分析和评估其建设的适宜性。文章建立了一个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公交系统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适应性。
主要内容
研究背景
随着绿色低碳理念的普及,公共交通在中小城市的作用日益重要。然而,相较于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公交系统往往发展较为粗放,缺乏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导致资源浪费或建设不足的问题。本文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从生态学角度进行公交系统建设适宜度的评价。生态位理论的引入
生态位理论在生态学中用于研究物种间的竞争与适应。本文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公交系统评价中,将其定义为公交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及其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自然质量、社会经济和综合效益三个维度,构建适宜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构建
作者从自然质量、社会经济和综合效益三个维度,选取了19个指标(如线路长度、线网密度、客运量等),构建了适宜度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希伯特空间模型和限制因子模型等方法进行适宜度测算。
-
实证分析与结论
文章以我国56个中小城市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交线路长度、线网密度、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对建设适宜度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城市的公交系统建设适宜度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适宜度较高,而西部与东北地区较低,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主要发现与启示
- 建设标准需与城市发展匹配:中小城市的公交系统建设应与城市的经济水平、人口需求相协调,避免过度建设或不足建设。
- 绿色低碳的重要性:随着公交系统的发展完善,后续应注重低碳环保的需求,如采用新能源车辆等。
- 生态位理论的适用性:生态位理论有效反映了公交系统在城市中的功能定位,为中小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与优化提供了新视角。
评价与思考
本文创新性地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中小城市公交系统的适宜度评价,构建了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指标的选取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对城市文化特征及其他出行方式的作用考虑不充分,这些都是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方旭,韩宝睿,刘钦.生态位视角下的中小城市常规公交系统建设适宜度评价[J].物流科技, 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