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见集贸市场里的菌子渐渐多起来的时候,心想可以上山捡菌子了。
其时已经是六月下旬,禾苗渐渐茁壮起来,有的已经露出了谷包,白白胖胖的,裹着绿色面纱,显出几分羞涩。
地里的包谷,也已攒足了劲,一门心思地往上窜,修长的叶子把天空划得纵横交错。原野上的一切生物,都唯恐落后,秀着恩爱,满眼的绿了。
这是一个生长的季节,菌子也如约而至,悄然在山间林地、蓬草灌木处安了家。
今年的雨水格外多,尤其是在这个六月,差不多隔天一场吧!松树林里的泥土,就变得湿润起来。
形状各异的野生菌,是大自然带给人们的一份惊喜。这些来自清新原野的小小精灵,浑身都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时令的闹钟一响,它们便苏醒过来,雀跃在山野。
它们用积蓄了一个冬春的力量,迫不及待,从湿润的地下拱出地面,宛若婴儿,肉嘟嘟的惹人喜爱!
雨后的松树林里,松涛依然阵阵,所有的生命都悄无声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鸟依然欢唱在枝头,其实,秘密在潜滋暗长!
寂静无声中,刚降生于林间的菌子,吐露着泥土的气息,倚着大树,躲在石边,藏在杂草,能躲就躲吧,它们怕被拿走,怕失去家园呢!
胆子大的,为数不多,竟跑到了空旷的草地上,顶着一把小伞,显得气定神闲。
迷人的东西,自有其奇特之处。
能够让人一经相逢,便如此念念不忘的野生菌,总让人魂牵梦绕!
它在炒菜锅里的滚油中上下翻舞,华丽转身,完成了生命中的又一次嬗变,变得卓尔不群。
菌子片在竹筷勺子的殷勤相邀之下,终于来到你的口中,与充满柔情的舌尖相拥,一刹那间,满嘴都是丰腴的滑嫩,袭人心魄的香味,成了最难舍弃的享受。
泯一口小酒吧,这么有滋味的东西,不饮一盅岂不亏了?
“这么好吃的东西,舍都舍不得屙!”话语出自一个美食家之口,他的话引得一阵讪笑。
每年的这个时段,山野里基本布满了拾菌子的人,无论是村里的人,或是小城里的,都蜂拥而至了。就连在外打工的,有的也返乡拾菌!座座山上一时热闹起来,但闻人语响。
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情结吧!
不是不去集贸市场买,而是这种野趣早就深植在骨子里!牵挂着山野里各种各样的菌子,本身就是一大享受啊!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能忍弃吗?
山里的野生菌,我来了!
走在静静的松树林里,满地都是掉落的松针,泛黄了。低洼的地方,松针在雨水的浸泡下,变得很是柔软,脚踩在上面,感觉像走在薄厚不一的地毯上。馒头一样的坡背上,干燥的松针很滑,走在上面有点儿晃,须得格外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跌倒。
手握一根干栎树枝,左顾右盼,四处徘徊探寻。好菌子隐藏得好好的,但还是很不幸地被发现了,罗兜里是它们永远住不完的空间!
我不知道菌子是不是情愿住进来,反正我是很欢喜地接纳了它们!好菌子尽管很难寻迹,但拾到一朵无异于中了一个大奖!这种趣味岂是寻常能比?
于是,脚步继续,探寻依然向前。
就图这个乐趣!
野菌子中的佼佼者,是干巴菌,姑且把它称为菌皇吧,报纸上说省城里卖到千元一斤呢!我等自然只好神往,听到谁拾到干巴菌,自然是羡艳有加呢!
鸡枞菌,也称为菌中之相吧,价格已在八十至一百元之间了。不过这种菌子竟有人间烟火之意,喜欢沾些人气。前两天,竟然有邻居在自家的草地上拾到了!引人啧啧称奇。
鸡枞菌的腿很长,深入泥土的部分,几乎有躯干的一半。如果造化不错,一不留神发现了,要撬出它来有些难度,带着锄头那是最好不过,刨土的时候,要十分小心,以免伤害到地下的窝;这样,你就可以年年都能找到它了。
也有不懂其中玄妙的人,偶然遇到了一窝鸡枞菌,欣喜之下便忘忽所以,举起手中锄头,一阵狂挖乱刨之后,菌子倒是连根刨了出来,可鸡棕菌的根本,也遭到了彻底的毁坏。
还有的人,也听说过,生长着菌子的泥土下,必定有一个窝,里面住着白蚂蚁,绝对不能挖穿,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挖出菌子后心有不甘,便将泥土下面深藏不露的秘密,一锄头挖了出来。这冲动的一锄头,将来年的希望,也挖了个精光。
鸡枞菌长长的躯干,顶着上面斗笠似的菌盖,透着几分神秘。据说,找到一窝鸡枞菌,就意味着还有两窝,只要在附近寻找,就能找到。
知道鸡枞菌行踪的人,只须将地点记得牢靠,到了第二年,在相近的时间里,大致都能找得到,但需要时间,加上一点耐心,一点运气。
品赏鸡枞菌,那是一个非常幸福的过程。
尝一口菌子,比鸡肉柔嫩滑爽;喝一口汤,貌似鸡汤,却又不是鸡汤的鲜美。尝过了,即令人念念不忘,朝思暮想,在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迷恋,永远也挥之不去。
还有人将鸡枞菌用油浸泡,吃面的时候,滴上几滴,满碗皆香,是任何的味精、鸡精,都不能够所比拟的!
菌中的群臣按职位高低排序,有牛肝菌、葱菌、见手青、黄牛头、青头菌、扫把丫、苦菌,再往下就是一些小喽啰了,有些名不见经传,芸芸众生,很引不起关注。无聊之人甚至把它们拨弄得四处翻滚,委屈地变成尘泥!当然,那种菌子大多是不能食用的。
捡好菌子也确不容易,有时候,在连绵不绝的松树林里,转上一天,也捡不到几朵好菌子,会有些失望,但看看罗兜里的也像模像样的几朵,心里总有些安慰。
如果时候挺好,在松树林里,不多一会,竟能发现一窝菌子,然后装作很深沉的样子,先用手机从各个角度拍摄下来,以此作为留念,或者是回家以后炫耀的资本。
箩筐里的各色菌子,一时间很快住满了。遂扯了几棵蕨叶子,将菌子遮住,以免阳光曝晒,伤了菌子元气。
然后,志得意满,哼唱几首小曲,兴高采烈地返回。
拾菌,也拾了趣味,却也有矛盾。
新闻媒体时不时地报道,又有人误食有毒的野菌子,呜呼哀哉了;另一方面,固执己见不信邪的人却也居多,享口福是最大的事儿啊!管它什么善意的忠告,主流是好的,我置若罔闻就是了,多注意烹饪的技术就行,对野菌子依然涛声依旧,一往情深!
野菌子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它的那份自然,那份野趣,那份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不加掩饰,却又如此勾魂!
那份淡淡的乡愁呵,恒久弥香,叫人魂牵梦萦,不论你去往何方,身在何处,永远都不能忘怀!
2018.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