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变得更好,但是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你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取决于你。————摘自苍鹭与蛤蟆先生的第一次面谈。
生活能拯救的,永远都是自己愿意走出困厄的人,这正是心理咨询的本质———“助人自助”。
罗伯特·戴博德是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采用童话的形式,借用了英国作家肯尼斯• 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柳林风声》中的人物情节,生动有趣地展示了一只蛤蟆借助苍鹭的指导治愈抑郁的过程。
主人公蛤蟆先生本来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可却突然深陷抑郁,不能自拔,在朋友鼹鼠和河鼠的帮助下,他去找心理咨询师苍鹭做了十次咨询。最后不仅重拾了快乐,人生也发生了改变。
阿德勒说,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过往的经历,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成了“儿童自我状态”。
蛤蟆从小生长在“没有欢乐”的家庭里,父亲古板严苛,母亲懦弱无能。即使被父亲批评,也只能默默忍受,不会得到安慰。从7岁被送去私立学校,到大学选择拉丁语专业,再到毕业继承家族产业,蛤蟆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由别人决定。
为了得到认可,他努力取悦他们,可换来的却是横加指责。故事里的獾先生其实就是蛤蟆先生父亲的影子,严厉正直,从来没有认同和赞美过他,成了爱批评、愤怒的“挑剔型父母状态”的人。
长大后的蛤蟆活在童年的阴影里,裹挟着伤痕和失落,在挣扎徘徊中渐渐失去了自我。
他明明自卑敏感,却违心地装着自信和坚强;他内心痛苦迷茫,却装着开心和无所谓,佯装成了别人眼中的嬉皮士。
抑郁后,他整个人都不太好了,一度想要轻生,偌大的蛤蟆庄园也因荒于打理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幸好有热心的河鼠和鼹鼠通过报纸广告联系了苍鹭。
作者就是通过苍鹭与蛤蟆先生的十次面谈,把心理咨询的基本技巧融入其中,比如,共情,不加评论,引导提问启发内观与自省,不为咨客做具体决定等等。当然,也出现了心理咨询师与咨客的冲突问题,就是苍鹭给蛤蟆先生讲解心理游戏与人生坐标关联的第十四章。
第一次来到苍鹭小筑,咨询师苍鹭问:“谁让你来的?”蛤蟆不假思索地回答:“河鼠。”但苍鹭却提醒他:“能让你来的,只有你自己。”经过不断思考,蛤蟆终于明白:他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能指望别人来救赎自己。在之后的每次咨询中,苍鹭只是抛出问题,都由蛤蟆自己来分析原因。而苍鹭的问题一直是:
“这件事,你怎么看?”
“你会怎么做?”
“你感觉怎么样?”……
他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不再寻求别人的认可和肯定。
在一次次与自己的对话中,蛤蟆的内心开始有了力量,有了幸福的感觉,也如愿进入了“成人自我状态”。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所言:人就像一颗橡树籽,我们只需要把它埋在土里,它就会长成橡树。人生苦短,总有迷茫,但无论何时怎样,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人。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被生活磨得百孔千疮后,依然能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于平凡之中发现小确幸。
作家玛丽安娜·威廉森说过:“沉溺于往事并不能让过去的伤痕愈合,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抚平昨日的伤痛。” 与过去和解,与不完美和解,与情绪和解,好的人生其实是不断与自己和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