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疯狂念头和情绪上的过激反应之所以能够被牵着鼻子走,其实不是什么其他的人和事,而是我们自己本身,我们把自己折腾成了提线木偶。
我们会过于担心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过于害怕失败或出丑、苛责自己和别人,是我们为他们开了方便之门,让别人操纵我们的情感和行为。
所以这是我们对己对人念“恐怖”经、“应该”经和合理化地找的借口。那么,我们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其实对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我们都有感受,这是自然而健康的,正如作者想表达的想法,他不是希望我们摒弃这些感受,而是学会抵抗和降低我们情感上的过激反应,这样的话,我们在具体情形中可以产生多样化的健康和适度的感受。
我们感到不开心,生气,紧张,担心,愧疚,悲伤或其他情绪,这没什么不对劲,关键是要把这些情绪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因此而痛不欲生,丧失行动能力。
同时,作者也强调,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这点,人无完人,我们的目标是改善,他鼓励我们为改善情绪反应而朝三个目标进发。分别是:
1. 不要频繁反应过激;
2. 当反应过激时,降低激烈程度;
3. 不要让过激反应持续时间太长。
这其中,第三个目标是最重要的,无论我们因为什么而发生过激反应,整个过程自己都沉溺于某种“恐怖”经、“应该”经和“合理化”经中。可能会数小时甚至数日我们都在感生气,伤心或者抑郁焦虑,所以不要让自己的过激反应持续太长时间。
而这也恰恰说明了我们在改善过程中要重视改善的关键点,作者在书中强调了三个方面:
1.愿意承认自己情绪过激了;
2.敢于承担改变这一切的责任
3.把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改变为更佳之选,并且更多遍地练习理性思考的四个步骤。
我们都知道人的本能反应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我们需要勤奋努力,但可怕的念头经常控制着我们,又不会自己消失,所以我们必须试着把它们摒弃在我们的生活之外。
如同作者所说,对我们来说,生活中只有两件事很重要,一个是结果,一个是过程。
首先是结果,比如我们这辈子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吗?我们的目标达到了吗?你的职业目标,你每年的目标,你今天想做的事,你做到了吗?
其次是过程,它是我们朝着目标所做的努力。
有时候,我们深陷在任务、要求、截止时间、人际、麻烦事、决定之中,忘了如何享受其过程。
虽然我们达到了目的,但在过程中,却一直念着“恐怖”经、“应该”经和“合理化”经。
面对选择时,究竟是输赢重要,还是过程重要?
其实,在生活中,做什么和怎样做都不可互相替代,两者都重要!
只要做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因为它们可以使你能发挥自己所长,充满热情和自豪地去做。努力把情绪失控最小化,不受它们的影响,不让自己成为情绪失控的牺牲品,让一切还处于自我的管控之下,这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当我们朝更佳之选的方面想时,我们才能够在在现实、逻辑、偏好和最有利于自己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只有改变它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