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能够让我们在上课前对课堂即将要发生的一切«胸有成竹》,从而增强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但它却拥有太多的预设,反而不太适应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形态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力量,但是必须要有理性化的添加,使教学设计充满生命力。
作为信息技术融合课,技术必然成为课堂里不可或缺的要素。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即时反馈系统,方便快速地收集与统计,而且通过二次作答还能看见部分学生想法的改变。这些技术的添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为了“炫功能”而存在的。不能为了展示所谓的“技术课堂, 而一味增加过度的课堂活动,喧宾夺主。通过合适的信息技术的融合,我们可以实时获取全面性的课堂活动数据,从而及时全班学生的学情,然后以此做出合适的教学决策,推动学习的深入。
不管是“533”还是“336”,正如王博士在书中说到的,信息技术融合课具有生成性的特点,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更为丰富的学习数据,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为每一次教学可能都生成出不同的数据结果。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要为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了使用技术而本未倒置。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今天,有多种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辅助课堂生成。大家难免会产生一种疑惑,我是否一定要有多种的信息技术展示融合,我的课堂才算更加的成功呢?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我知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课堂的辅助手段,最主要的还是要基于课堂,为课堂服务。并不是课堂上用的越多越高端才算越成功。关注的焦点还应该在于教学本身。